配合今年的气候行动周(Climate Action Week),专门提供大自然导览的野渊之旅(The Untamed Paths)将带领公众夜游白沙公园的红树林和义顺一带的真查鲁溪流(Chencharu Stream)。这条溪流孕育出丰富的自然生态,包括犀牛甲虫、水果蝙蝠,以及30多种淡水鱼和10多种虾蟹。

创办人曾锦龙(28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一些动物在夜里行动比较缓慢,夜游时人们较容易发现它们。

我国的塑料再循环率去年只有6%,李文坡认为,要有效加强公众教育,必须靠民间力量由下而上推动。

营销总监李文坡(29岁)透露,团体平均每周收到100公斤的废弃塑料,除了设在罗弄真查鲁(Lorong Chencharu)的收集站,一些环保团体在清理海滩后也会把废弃塑料捐给他们,用来制成杯垫和耳环等物件。

去年初成立的社区团体The Plastic Project将举办工作坊,让公众体验化废为宝、自制再循环塑料用品的乐趣。工作坊也会讲解如何将七种再循环塑料分类,并介绍五个处理步骤,即清洗、分类、切割、碾碎和熔化。

为期七天的气候行动周从本月19日至25日,来自民间组织、私人企业与公共机构的超过80个合作伙伴,将举办近140项活动,包括工作坊、研讨会和学习之旅。

夜游红树林,穿梭于本地少有的淡水森林溪流……幸运的话,还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稀有的野生物种。

他认为,新加坡有关本土生态多样性的教育仍相当缺乏,通过导览活动可以激发年轻一代的好奇心。“像真查鲁溪流这样的地方,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希望大家多加珍惜。尤其是年轻一代,希望他们未来愿意为环境保育尽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