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过去把家当酒店,时常与姑姑冷战。去年缓刑期间,她报读私校重考O水准考试,时常居家学习,有更多时间与姑姑沟通,两人关系大为改善。她也到一家流浪猫收容所履行10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过程中增进对自己的信心。
家庭向来对于改造缓刑者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有家人密切监督的缓刑者完成缓刑期比率,比缺乏家人支持者高3.5倍。
文告指出,这项成绩可归功于缓刑者的家人、缓刑监视官、志愿缓刑监视官及社区伙伴的通力合作,支持缓刑者的改造。
去年期满的缓刑监视令当中,412人(87%)顺利完成缓刑监视,比前年的82%多,并创下自2012年以来新高。
冠病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和办公的安排增加,让接受缓刑监视的青年获得家人更密切的监督,有助他们遵守缓刑条件。我国去年约有87%的缓刑者顺利完成缓刑监视,创下10年来新高。
去年,法庭下令提呈581份缓刑监视报告,共判434人接受缓刑监视。当中,有80%是21岁以下的年轻人。
文告指出,缓刑监视官与家长和看护者合作,鼓励他们加强与缓刑者的沟通,以提高监督的效果。
20岁的诗曼莎(化名)自小没有母亲照顾,由姑姑带大。当父亲在她14岁那年过世后,她开始叛逆,误交损友,后来犯下数项欺骗罪,去年被判27个月的缓刑监视。
报告指出,缓刑监视官在有必要时会介绍社区内的支援服务,给予青年及家人以继续推动积极的转变。
“我们更新作业方式并进行重组,将重点放在优先事项,继续推进我们的工作。缓刑者在社区接受改造,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根本的原则不变。我们的年轻人希望过更好的生活。感谢缓刑者的家人和社区伙伴与我们合作,实现这个目标。”
首席缓刑官、缓刑与社区改造服务总监卡米拉·纳登(Carmelia Nathen)在报告中说,去年本地持续受疫情笼罩,对改造缓刑者的工作造成挑战,却也带来契机。
目前就读理工学院的她,明年7月完成缓刑。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昨天发布文告,公布缓刑与社区改造服务处的2021年度报告。
缓刑者年龄越小,完成缓刑比率越低。开始接受缓刑时小于16岁的个案当中,去年有75%完成缓刑;18岁至20岁个案则有88%完成。缓刑期一般介于六个月至三年。无法完成缓刑的两大原因是缓刑期间重犯(53%)以及屡次违反缓刑条件(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