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准备接过领导重担的第四代领导班子同样欲通过对话协商更新社会契约。

1979年新加坡展开推广华语运动时担任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的外交部前政务部长欧进福博士(78岁),将他推广华语的心得收录在新著《回首向来萧瑟处——欧进福回忆录》里。欧进福日前接受《联合早报》访问并对华语与方言之辩发表看法时说,方言是各方言族群的文化遗产,对自己的方言有感情在情理之中。语言能力强者多做保留方言的努力,这属于个人的选择。但对于国家社会,方言无法成为各方言群体沟通、团结各方言群体的语言。

欧进福也从务实层面强调学好华文华语的经济用处。他呼吁家长与孩子交谈时多用华语,也鼓励华人更广泛阅读华文读物,以及在社交媒体多用华文交流。

欧进福认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时除了要考虑到新加坡小国寡民、缺乏天然资源、多元社会的断层线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脆弱性,也应以爱民为念,力求改善财富分配不均等,并塑造有凝聚力、有爱心、风雨同舟的社会。

也正是出于对母语的情感联系,让欧进福决定用华文撰写回忆录,使这本书成为本地少有用华文撰写的政治人物回忆录之一。欧进福说,自己向来惯用英文写学术文章,而因为没掌握好汉语拼音的关系,用华文书写会比较辛苦。但他认为华文是自己的母语,对华文华语也带有很多的感情,所以坚持用华文书写。

时任总理吴作栋带领的第二代领导班子采取协商式管理模式,数次展开大规模的全国协商讨论。

选择“回首向来萧瑟处”为题,是为了引出后半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希望借喻苏东坡在历经人生困境后仍保持豁达泰然的心态,勉励自己“寻找今后心灵的意境”。

民意处理组处理的民意件数从1992年的2177项,增加到1996年的6126项,举办的对话会也在同一时期从13场增至113场,其中包括17场华语、五场马来语和三场淡米尔语对话会。

欧进福:收集民意须诚恳 采纳建议与否应解释

除了分别在2012年、2015年和2019年启动的“我们的新加坡对话会”“新加坡未来”(SGfuture)交流会和“群策群力,共创未来”(Singapore Together)运动,第四代团队本月初也宣布将启动“新加坡前进”(Forward Singapore)全国运动,为我国规划下一个10年及以后路线图。

对华文华语在本地的发展前景,欧进福感到乐观。他说,推广华语运动前期的工作,即以华语作为华社共同语言的工作已经成功,接下来应着重于如何让华语得到广泛运用,提高华语的社会地位,“跟英语平起平坐”。

欧进福说:“第一,诚信。第二,要有担当。第三,积极和坚持,不要动不动受到挫折就放弃。第四,要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帮忙塑造更温馨、有凝聚力的社会。最后是要保持忧患意识,不要以为一切理所当然。”

为了拉近与民众的距离,民意处理组也把对话会场所移至民众联络所。

欧进福说,他相信吴作栋当时委任他担任民意处理组主席,是要他搭起政府和非英语民众之间的桥梁,了解这个群体的民情民意。

但新加坡毕竟还只是个独立仅57年的弹丸小国。纷乱的世界格局中,哪些价值观才能让新加坡驶得万年船?

“新加坡有好几种方言,哪种方言应是新加坡华族的共同语言?我们应该记得历史上,方言族群之间的隔离、分化和对抗。华语是除了英语外,团结华社的共同语言。”

方言与华语在本地的使用情况及今后走向近来受到广泛讨论,《联合早报》过去两个多月收到各方投函,反思推广华语运动43多年推行以华语代替方言,成为华社共同语言至今,对华语学习能力和方言去留的影响。

通过全民对话收集民意必须秉持真诚和信任,并向民众解释不是所有建议都会促成政策上的改变。

“大家感觉不到学习华文华语的迫切性,就得过且过,觉得何必让自己辛苦。但年轻人应该能超越这样的心态,看得更远。

他们既然有能力用YouTube、TikTok、推特跟全世界互动,何不多花点心思和时间去学习和锻炼华文华语,让自己做足准备,而不是满足于现状。将来要能够走得出去,走向区域化和国际化,非得有这种双语文本领不可。”

然而欧进福也担心,随着国家越来越富裕,国民的忧患意识减弱,把安稳的生活视作理所当然。国家的物质富足也推高了人民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强调华文华语经济用处 朝区域化国际化需双语

其次,提出意见者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但收集民意的一方必须向民众解释,并非所有的建言最终都会被采纳,如果不采纳,也必须向民众解释理由。

1976年步入政坛的欧进福,先后担任五届麟记区议员和一届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至2001年引退,前后服务25年。除了担任文化部政务次长、教育部政务次长和外交部政务部长等政治职务,他也受委推广华语运动委员会主席、政府国会财政及贸工委员会主席、丹戎巴葛市镇理事会主席、丹戎巴葛市长、生活成本检讨委员会副主席和民意处理组监察委员会主席。

领导班子必须保持自身的判断和集体共识,在权衡国情后,将意见转化为政策。

新加坡独立至今57年,不断摸索如何塑造国民意识。欧进福说,国家意识除了能借助过往共患难的经历以及国民对未来的憧憬加以塑造,也可从不同种族的普世价值观提炼出来,如诚实、勤劳、节俭、睦邻和尊敬父母。

提高华语社会地位跟英语平起平坐

欧进福总结民意收集工作的心得时说,收集民意必须要诚恳,真心聆听意见,让民众对政府收集民意的出发点有信心,而不应过于公式化。

推广华语运动委员会首任主席欧进福博士将推广华语的心得收录在新著《回首向来萧瑟处——欧进福回忆录》。他说,方言是各方言族群的文化遗产,但对于国家社会不可能是沟通和团结各个方言族群的语言。

华文、华语不能切割,有生命力的语言不能只以口语形式存在。欧进福在书中写道,学习语文,不只是“听”“说”,也要“读”“写”。

《回首向来萧瑟处——欧进福回忆录》现已在各大书局和玲子传媒网站出售,每本售价39元9角。

外交部前政务部长欧进福博士从1992年至1997年初担任民意处理组监察委员会主席,负责收集民意并向政府提出反馈。

家庭用语被英语垄断,推广华语工作处于劣势。但另一方面,欧进福指出,新加坡引进了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本地学生也在学校修读了10年的华文,应该有具备应用基本华文华语的能力。加上科技的进步,这些都为推广华语创造有利条件。

欧进福不认为要求高必然是坏事,它可以激励人的上进心,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可是也不能不现实,追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或一直想跟其他人攀比。”

欧进福提醒,推广华语应勿忘初衷。推广华语运动的目标,一方面是以华语作为华社的共同语言,另一方面是为了辅助教育的双语政策,减轻华族学生在学习语文上的负担。

此外,年轻学子如今也有更多机会到国外旅行,接触中西方的不同世界,这有助于激起年轻一代的文化内省。

对于国家社会,方言不是、也不可能是沟通和团结各个方言族群的语言,也无法协助促进国家意识。本地华社在探讨语文课题时,应以更宽广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6月4日至12日在新加坡书展购买,可享20%折扣。欧进福也会在6月5日下午2时到新加坡书展玲子传媒展台签书。

他认为,本地华文水平低落,是英文的垄断所致,不应与方言流失扯上关系。他说,“当绝大多数华族家长选择以英语和孩子交谈,如何提升华文、华语的水平?”

欧进福说,对话能让领导班子对不同课题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但决策者终须有自己的判断,团队也要达成集体共识。决策者必须在权衡新加坡的脆弱性和多元社会特色等国情后,决定怎么把意见转化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