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淡滨尼四分区 料各设一家垂直农场
目前,Netatech在淡滨尼的垂直农场种有奶白等绿叶蔬菜,每月收成165公斤,可满足周边103户四口之家的三成蔬菜需求。居民可用家中厨余换取蔬菜,厨余则用来喂养农场附近黑水虻设施的幼虫,经幼虫分解的厨余可用来为蔬菜施肥,形成可持续食物循环链。
楼高六层的高科技垂直农场坐落在淡滨尼5道第146座组屋旁,占地约11平方公尺,由铁架依组屋外墙搭建而成。试验中的稻米就长在农场顶层大约两平方公尺的土壤中。
负责经营农场的环境工程企业Netatech首席永续发展官潘子翔说,与传统漫灌稻田法不同,垂直农场用的是精密滴灌法,即定时将水分和营养沿管道直接流到植物根部。“这能避免形成积水,降低伊蚊滋生的可能。”
这次的稻米先在TLL的温室中培育成形,去年10月移植到淡滨尼垂直农场中生长。
稻米种植试点项目得到淡滨尼市镇理事会、淡马锡基金会及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Temasek Life Sciences Laboratory,简称TLL)支持。TLL研发的淡马锡稻米自2016年起在印度尼西亚稻田量产,并于本地销售。
因此,我国提出的“30.30愿景”尤为重要,争取在2030年或更早,确保本地出产的农产品能满足国人30%的营养需求。
粮食高度依赖外国进口的新加坡也能在社区产米,淡滨尼组屋区的垂直农场昨天收成首批淡马锡稻米,这是我国研发的稻米首次在邻里垂直农场成功生长。
本地农场仅满足约一成国内食品需求
这种经特殊改良的淡马锡稻米较矮小,适合在高温潮湿的城市生长。这种稻米产量高(一年三产)、生长周期短至四个月、能抗虫害还具耐旱性,可在两周无水灌溉的情况下继续生长。
稻米种植试点项目得到淡滨尼市镇理事会、淡马锡基金会及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Temasek Life Sciences Laboratory)支持。TLL研发的淡马锡稻米自2016年起在印度尼西亚稻田量产,并于本地销售。
目前本地农场仅能满足约一成国内食品需求,超过九成依赖从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我国主要从泰国、越南和印度等国进口大米。科学家预计,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影响全球主要产米区——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稻种植,并扰乱稻米供应。
淡滨尼市镇会主席锺丽慧受访时说,淡滨尼多年来致力成为永续发展领域新技术的试验基地。“借助城市农业的现代技术,居民可期待社区自产新鲜蔬菜。”
淡马锡基金会宜居总裁林福全受访时说:“我们收获的第一批大米只是一个雏形,它们将被带回实验室测试,确保在高纤维度、低GI值和味道方面,与稻田大规模生产的大米质量相同。”
农场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管理,工作人员只须每周一次到场确保系统运作正常。
Netatech首席科技官黄越良则说,使用精密滴灌法种植的测试环境下,每平方公尺空间可产约一公斤稻米,每一公斤大米只用750公升水,远低于漫灌稻田所需的2500公升水。
锺丽慧也透露,下月将正式推出“淡滨尼社区农作计划”系列活动,并预计今年第二季在其他四个分区各设一家垂直农场,目前已根据日照和楼层高度等条件选中一些组屋,待居民同意后将公布具体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