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红包封设计反映了相应年代的社会文化及习俗变迁。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红包封比现在的小,须将钞票折起来才能放入。大约30年前,红包封逐渐开始“变大”,不必折起钞票。

傅亚笔认为,近年的红包封虽很美观,但“旧时代的红包封设计才有历史感,现在已经很难找到”。

如今,连他本人都不知道究竟收集了多少个红包封,但收藏册已经有上千本。

这个三房式组屋客厅几乎全被红包封占据,只留下一条狭窄的走道,就算生活空间已经严重受限,傅亚笔依旧热衷于他的收藏爱好。

傅亚笔(79岁,油漆工)家住勿洛南,收藏红包封已有20多年。他早期喜欢收集车资卡,后来车资卡被易通卡取代,他便转而收集红包封,岂料这“青菜”(福建话,意为随意)一收却一发不可收拾,如今他家几乎成了一个红包封仓库。

傅亚笔的红包封收藏中,年代最久远的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由华侨银行发行的红包封,其中有福禄寿、财神爷、帆船等颇具华族传统文化和历史元素的设计。他告诉记者,这些红包封现在一个至少可以卖3元,但他一般只卖近年的红包封,可以多少赚到一些“咖啡钱”。

收藏册有上千本 后悔160元转手稀有红包封

傅亚笔早期在结霜桥旧货市场与其他红包收藏者交换红包来扩充收藏款式。2017年,结霜桥旧货市场为住宅与商业发展让路,摊主各奔东西,傅亚笔随即“转战”各大庙宇,收集用过的红包封。

从杨贵妃、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到穿旗袍的美女,再到卡通十二生肖,傅亚笔收藏的红包封设计琳琅满目,甚至有马来同胞在开斋节发的“绿包”。

所幸傅亚笔的爱好并没导致家人有太多怨言,他笑说:“我儿子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始收集红包封了。”

“我曾以160元的最高价格卖掉一个红包封,不过后来我很后悔,找了三年都找不到同个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