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模式非“万灵丹” 易华仁:但属必要第一步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将媒体业务转入一家“担保有限公司”后,该公司会继续以追求营业收入的模式经营,但所有营运盈余将投入媒体业务,而不会作为分红分发给股东。

这些资金来源包括传统的广告和订阅收入,还有政府注资、捐助者的拨款等,加以辅助。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上周四宣布,将旗下媒体业务转入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SPH媒体控股私人有限公司(SPH Media),未来将把这家子公司交给新成立的“担保有限公司”(CLG),以非营利模式运营。

遵守商业纪律的CLG业务模式,在本地并非新颖概念,本地CLG的例子就包括本地公立大学、滨海艺术中心,以及滨海湾花园。

CLG没有股东,只有成员(members),这些成员必须在公司清盘时为所产生的所有负债组合做出担保,因此称为“担保有限公司”。

易华仁说,报业控股准备让媒体业务改以非营利模式经营的提案,并非解决新闻媒体行业所有挑战的万灵丹。“但媒体业务要适应这个行业的数码化和商业现实,这是必要的第一步。”

他说:“CLG将以追求营收的模式经营,必须遵守一贯的商业纪律。但任何营运盈余会投入媒体业务,而不是作为分红分发给股东。从这个意义来看,CLG对其成员来说,是‘非营利’的。”

易华仁指出,报业控股目前将新闻媒体业务放置在一个上市公司中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一个采取CLG经营模式的机构,将让新闻媒体业务免受上市公司所面对的限制,但新机构仍须寻找新的资金来源,以应付新闻行业预计会出现的资金短缺情况。

通讯及新闻部长易华仁昨天在国会针对报业控股重组媒体业务一事发表部长声明时说,CLG将会与作为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分开,不再由SPH的管理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