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演出的技术总监林凯羚(18岁)说,负责四幕剧的四组学生分头找资料,除了采访校友,也参考收录历年《黄城夜韵》剧本的《城说》及演出的光碟。

《织梦》第一幕取名“初梦”,回顾《黄城夜韵》在第一个10年如何转型为自创剧模式;第二幕“圆梦”,叙述黄城人导戏排戏、舞台制作的酸甜苦辣;第三幕则是“续梦”,杨文仲指出,走过20年岁月,黄城人思考的是如何突破“故事几乎都讲完了”的瓶颈,在选材上更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心声和挣扎;到了第四幕“梦的绽放”,学生搬演过去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向《黄城夜韵》致敬。

为今年演出担任行政总监的陈书恒(18岁)是去年的演员之一。他说,同学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安全距离管理、场地消毒及通风等环节都严格把关。

今年《黄城夜韵》以“承”为主题,寓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学生去年11月采访了华初前副院长冯焕好以及30多名参与过黄城演出的校友,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今年的剧目《织梦》。

克服困难呈现好戏 黄城精神历代不变

去年3月,《黄城夜韵》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必须取消。原本要演的三部剧已成型,因各种防疫限制,无法转为线上公演。

林凯羚说,采访中不难发现,一代代黄城人的经历不尽相同,但过程中总会碰到困难,需要突破瓶颈。“无论遇到什么挑战,大家都会想办法去克服,呈献一台好戏,所体现的黄城精神是相同的。”

接受采访的华初校友包括华中校长彭俊豪、本地作家及音乐人梁文福、“海燕等人”剧团艺术总监林海燕、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艺人欧菁仙,以及导演王国燊。

华初与华中于2005年合并,华中华岗剧坊指导老师杨文仲(68岁)自2008年兼任《黄城夜韵》艺术指导至今。他说,为凸显40周年的主题,今年《黄城夜韵》的演出形式有别于以往,采用四幕剧的结构,每一幕呈现一个10年。

1974年成立的华初,当年透过中文学会为学生举办戏剧演出等活动。1981年演出定名为《黄城夜韵》时,呈献的仍是综合性表演,包括话剧、歌舞、诗歌朗诵,以及相声。《黄城夜韵》过后逐渐演变为三部剧组成的纯戏剧演出,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并且在专业剧场公演。

杨文仲说:“我们虽是学生剧场,但在编剧、导戏、舞美,及灯光音响等方面都有专业要求。学生升上高中后,一般有各自的兴趣和志向,到了黄城这个舞台,他们获得更专业的锻炼,可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自己的追求,也能找到施展多元才艺的空间。这个舞台也为本地文化艺术界培养新生代的力量。”

《黄城夜韵四十周年·织梦》本周五(7日)傍晚7时30分于线上直播(YouTube账号:2021黄城夜韵)。

华侨中学(高中部)年度华文大型戏剧演出《黄城夜韵》今年转为线上直播,透过一部四幕剧回顾黄城舞台制作40年的演变,也追溯不同世代青涩学子逐梦的故事。

今年步入40周年的《黄城夜韵》,创始于华中初级学院,早期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今日大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