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感激老师在毕业之前给我这个特别的机会,不仅能接触其他族群的传统文化,还见证了科技如何帮助文化的传承,令我大开眼界。”
本地马来青年阿什里格既不会华文,又从未接触书法,但当老师邀请他加入一个有关书法的课外项目时,勤奋好学的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起初阿什里格还以为只有他会觉得这台机器很了不起,不过许多华族访客也对它的灵敏度赞赏有加。他们都好奇背后是什么原理能让机器写出如此精巧的作品,他也因此和访客们交谈甚欢。
文物局上个周末将这台机器人带到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和牛车水文物馆,让公众近距离观赏机器手臂如何挥毫。阿什里格也按校方安排,在星期天到场帮忙打理展览。
“起初我还以为只有我会觉得这台机器很了不起,不过许多华族访客也对它的灵敏度赞赏有加。他们都好奇背后是什么原理能让机器写出如此精巧的作品,提出许多与科技相关的问题,我也因此和访客们交谈甚欢。”
为通过科技传承文化传统,国家文物局与淡马锡理工学院合作编写程式,用机器人写书法。共有三名淡马锡理工学院工程学院的机械电子系三年级学生参与了这个新项目,其中包括21岁的阿什里格(Elfiqri Ashriq,右一)。
除了与公众分享自己对编程科技的了解,他从这个项目中得到不少收获,学到有关书法的知识,例如书法创作须用宣纸,而非白纸。
他受访时说:“我根本没想到老师会选我,毕竟我不是华人,对书法一窍不通。不过,我认为这是让我学习新事物的好机会,所以马上答应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