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承诺为118家
转型为高生产力行业

名为蓝海洋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的本地农场从日本引进纳米氧气技术,通过特殊的纳米气泡输送方式,为鱼类提供富氧环境,能在不增加养殖容器空间的前提下饲养更多鱼。

“政府若能支持从养殖到搬上消费者餐桌这一条龙的过程,不仅能降低养殖业者的成本,消费者也可享用更安全卫生的食品。”

“我们一共有50万只鸡,每天需处理约40万个鸡蛋。如果纯靠人工,这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科技不仅省时省力,还方便操作。”

这套先进系统造价不菲,幸好公司过去获得农业生产力基金(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Fund)的支持。政府前天发表财政预算声明时宣布,该基金接下来将由新的农业食品业转型基金(Agri-Food Cluster Transformation Fund)取代。政府为此拨款6000万元,继续支持农业食品业者采用科技推动转型。

食品局前年定下“30·30愿景”,希望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在2030年能满足国人三成的营养需求。目前这一数据还不足10%。

新加坡食品局受询时指出,截至去年12月,农业生产力基金已承诺为118家,包括蔬菜、鱼类、鸡蛋、海产在内的农业公司拨款4300万元,帮助农业食品业采用具有气候适应性及可持续性的技术、转型为高生产力行业。

黄益生对新宣布表示欢迎,他也希望此类基金放款援助范围,不仅惠及养殖业,还能包括食品加工和运输等领域。

本地不少农场过去几年在政府基金的帮助下,专注研究高科技养殖法,突破限制提高产量,加强我国食品供应的韧性。

公司董事经理黄益生(60岁)说,该技术在空间上较传统农场节省约18倍,在产量不减的情况下节约了七成人力。

同样曾获得农业生产力基金支持的安安农业私人有限公司,用全自动化养鸡的方式,高效生产鸡蛋。总裁马琼告诉本报,农场从清洗鸡舍、喂养,到鸡蛋运输和筛选,都由机器完成,在节省约七成人力的前提下,速度还提高了一倍。

马琼表示,政府的基金不仅在公司起步时给予支持,更加强了整个行业的信心,让人看到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