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桃受访时说:“疫情暴露了长期护理领域的脆弱性,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借鉴其他领域和国家的数码转型经验,并且与私营企业合作,补足医疗体系目前欠缺的部分。”

相比之下,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了两成至五成。巴素透露,许多业者在疫情期间首次尝试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并认为有进一步扩充的潜能,她希望这个趋势能够持续下去。“居家护理仍然面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要成为主流的长期护理模式,就需要更多资助。”

除了职员的居住环境和工作士气受影响,年长者在面对环境的转变和身穿个人防护装备(PPE)的职员时也难以适应。报告也提到,疫情影响了提供护理服务的地点和方式,业者得在现有空间的限制下实行安全距离措施。

冠病疫情为长期护理领域带来挑战和转型的契机,虽然本地疗养院的冠病染病率不高,但长期护理业者在实行防疫措施时面对不少压力。研究人员建议业者运用数码科技,为年长者提供无缝的线上及线下护理服务,并在未来五到10年内实现“长期护理3.0”的愿景。

“本地出现首起确诊病例后,政府反应相当迅速,因此疗养院没有暴发大规模疫情。除了定期为长期护理业者举行网络研讨会,确保他们实行防疫措施,政府也资助业者安排3600名疗养院职员搬到酒店等临时住所。虽然行动受限,职员还是竭力确保年长者的护理不会中断。”

另外,为降低感染风险,疗养院和日间护理中心也应重新改造空间,并且引进辅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例如可通过闭路电视识别脸孔和测量体温的软件。报告指出,兴建疗养院时必须确保每个房间住着更少住户,共用区域也得分散。日间护理中心则应设计为更具灵活性、可加以分隔的大型空间。

由连氏基金与奥纬咨询公司联合完成的研究报告探讨因疫情应运而生的数码科技解决方案,以确保年长者的护理不会中断。许多护理中心虽已转向线上,但效果好坏参半。

另外,病毒阻断措施期间,日间护理中心的线下业务陷入停顿,许多业者被迫转向线上,但效果好坏参半。

参与撰写报告的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健康与生命科学业务亚太区主管李天桃指出,比起到实体诊所看诊,居家护理确实更方便,但要把居家护理融入整个医疗生态系统,还得取决于几个因素。

报告提出的建议包括,鼓励业者转向与线下模式紧密结合的数码护理模式,例如采用远程监控和后端分析技术,提供线上日间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

报告也提到,要在未来五到10年内实现“长期护理3.0”的愿景,意味着护理重心也必须转向家庭和社区,以及更多元化的护理设施,如辅助生活(assisted-living)设施。

专家:
远程医疗具扩充潜能

连氏基金研究总监莱哈·巴素(Radha Basu)受访时说,疫情首半年,疗养院和日间护理中心首当其冲,是因为年长者共用空间以及职员和访客的流动,造成了交叉感染风险。

利用辅助机器人省人力

冠病疫情凸显了数码科技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而年长者的接受度也有所提高。研究人员认为,下一步应探讨如何运用科技进一步改善年长者的生活品质,以及减少传染病对长期护理造成的影响。

报告中点出长期护理业者在疫情首半年面对的结构性挑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也探讨因疫情应运而生的数码科技解决方案。

今年1月底至7月底间,长期护理领域的抗疫行动由卫生部和护联中心联合主导,主要通过发布警示与业者沟通。但有业者反映,警示发布得太频繁,无形中加重了压力。例如,当局宣布允许疗养院接受探访后,业者只有两天时间准备,只能匆忙设立探访区和网上预约系统等。

用传感器技术
远程提醒病患服药

在人力方面,业者也应帮助职员和义工提升技能,在重新设计工作时利用远程监控和辅助机器人等科技来减少人力。家中的看护者也可通过线上社群获取更多支援。

这项研究由连氏基金与奥纬咨询公司(Oliver Wyman)联合进行。研究人员自今年6月至8月,向21名疗养院、日间护理中心和居家护理业者、15名国际专家以及多名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收集反馈后,撰写长达85页的报告。

研究显示,比起“长期护理1.0”,即2015年之前较为制度化的线下运作模式,如今的“长期护理2.0”模式已大有改善。除了通过一系列管道提供更全面和个人化的服务,包括集健康和社区需求于一体的综合式“甘榜”,过去几年也出现更多创新居家护理平台。疗养院也从可容纳30人的开放式病房,逐渐转变为更小的分区,每间房只有四到八个住户。

本地至今的28起冠病死亡病例中,有四人是疗养院住户。确诊病例中则有25人来自六家疗养院,其中20人是年长住户,五人是职员。日间护理中心和居家护理职员及年长者中,至今没有出现确诊病例。

业者发现,只有两成至五成的年长者经常参与线上活动,而他们多数较年轻和健康。至于较年迈和虚弱的年长者,一般只能通过电话或短信沟通。虽然日间护理中心如今已重新开放,但截至8月的使用率只有平时的五成到八成。

推进数码化 也应关注预防性保健和乐龄心理健康

“居家护理、远程医疗、实体医院和诊所等服务管道必须相互合作,确保多方协作下的护理方案对年长消费者具吸引力。对弱势年长者而言,要请专业人士到家里进行护理,安全和信任也是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

研究人员也建议业者更加关注预防性保健(preventive health)和年长者的心理健康,采用传感器技术让病患穿戴提醒他们服药的远程设备,以及通过数码平台和虚拟实境软件促进社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