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同意加快必要物资在相互海空港口的通关和转运,使过程更便利,也同意解除对维生素、抗生素、药剂、疫苗等用品的关税和出口限制,并加紧磋商,以期消除对若干必要物资的非关税壁垒。

贸工部东北亚司高级助理司长翁曼嫣(32岁)和派驻北京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大中华区副司长彭鈱荃(39岁),也是和符安琪一起合作采购医疗用品、各类食品等必要物资的团队成员。

最近,他们与当地一家供应商洽谈采购个人防护装备时,对方提供了防护装备规格、公司人手和资源等信息,但为了慎重其事,团队还是希望走访工厂实地考察。

彭鈱荃2014年派驻成都、两年前转而驻守北京,主要负责招商引资,帮助这些企业来新加坡拓展国际业务。因疫情关系,他和团队除了在当地开拓新货源,也须确保合格物资能尽快运来我国。

我国向来坚持保持货源多元化,冠病疫情使这个策略显得尤为必要。为确保来自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必要物资不受阻断,负责团队必须密切监察局势发展,及时配合邻国的防疫举措。

连夜赶工确保新西兰物资顺利运达

“刚好我和一名在当地做生意的新加坡人讨论其他事情,谈起这件事,他马上答应帮忙去工厂看看。”

随着马国宣布实施行管令,本地一度掀起超市抢购潮,各大超市之后纷纷实行限购,避免消费者囤货。

与邻国紧密协调 力保物流通畅无阻

为了亲眼观察货物运送的日常操作,郑立德和同事曾前往巴西班让蔬果批发中心考察。他坦言,当天的体验令他获益良多,也确切了解到疫情对批发中心运作的影响。“批发中心在2003年受沙斯疫情影响暂时关闭,此次好些摊贩都会自觉遵守安全距离,配合防疫工作。”

同样隶属贸工部东南亚及大洋洲司、负责印尼市场的阿都拉(Abdullah Abdul Aziz,33岁)则强调,我国多年来积极在不同国家开拓供应源,为疫情期间的物资供应稳定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团队费了很多心思加强与新西兰供应商的合作,即便当前疫情放缓,我们仍须持续开拓新的供应源。”

随着疫情发展,中国调整了医疗货物出口规定,翁曼嫣举例,中国在4月初规定医疗用品必须先在中国获得相关产品认证,才能获准出口。

“虽然我们时常得连日赶工,但我们仍然抱有一种使命感,驱使我们继续努力。”

接下来的过程非常顺利,这名新加坡人不仅确认了新货源的确可靠,还为自己的公司采购。符安琪说,正是在这种时候,更能体现出新加坡人的团结精神,格外令人动容。

记得有一次,他们得赶在周末把一批900公斤重的试剂盒运来新加坡,由于得低温储存,还得同时准备700公斤的干冰,幸得物流商敦豪速递(DHL Express)和新航货运公司(SIA Cargo)帮忙,过程令人难忘。

谈及团队在这期间的默默付出,阿都拉笑说,团队的工作在于预防危机发生,“我们表现得越好,就越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郑立德说,他囤货主要是心理因素作祟。“我的家人也知道我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但每次去到超市,看见别人多买一些的时候,就会想说自己是不是也该多买点。我觉得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切实存在的,这也令我更确信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海外国人挺身献力 开拓医疗配备货源

“我们必须确保跟上这些政策变化,之后当地政府也更新了政策,允许某些在海外获得认证的医疗用品出口。”

新马一水之隔,来自马国的物资主要经陆路运送,这也较符合经济效益。当时陆路交通受两国防疫举措影响,所幸两国都达成共识,致力于确保基本物资的流通。

陈秀玲指出,我国和新西兰有四个小时的时差,团队常常为了互相配合工作时间,连夜把一些资料赶出来,以便及时交接追赶进度。

长豆至少要有50公分长、哪种飞机型号可载送多少货……在与新西兰的团队合作洽谈物资运送事宜之前,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新印合伙办公室经济发展署长陈秀玲(43岁)和贸工部东南亚及大洋洲司高级助理司长李淑惠(34岁)都没想过自己会掌握这些“冷知识”。

经过多方不懈努力,我国在更多中国城市找到新货源,也引进了多种食品如高原菜和意大利面酱料等。符安琪笑说,来自中国的意大利面酱料在我国上架后,她自己也去超市买了回家试吃,味道的确不错。

今年3月初只身飞回北京的彭鈱荃坦言非常想念家人,但他说:“还是为能在这里参与这么有意义的工作感到高兴”。

李淑惠忆述,能够亲自迎接来自新西兰的首批物资,着实令她深有感触。

贸工部东南亚及大洋洲司副司长郑立德(33岁)负责协调马国供应链相关事宜。他受访时说,马国于3月18日开始实施行动管制令初期,他和同事面对最严峻的挑战,在于许多运作细节仍有待确定,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

由于早前中国实施跨省出行限制,我国与当地一些供应商洽谈时,无法实地考察工厂。所幸在当地工作的新加坡人自告奋勇,走访工厂观察作业流程,成功为我国开辟新的防护装备货源。

“我看着箱子里的冷冻牛肉和羊肉等,想到团队努力开拓了供应源,将这些食品带来我国,觉得很有满足感。”

郑立德也不忘补充说:“这不止关乎政府和私企的努力,只有当全体人民都上下一心,合作战胜这场疫情,日后回想起来才不会只记得这期间种种不愉快的经历,也会记得我们曾经共同创造的可能性。”

今年4月初,10多名来自贸工部、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协调我国与新西兰在疫情期间的必要物资流通。陈秀玲和李淑惠是其中两名成员。

抗疫行动中,争分夺秒的除了医疗团队,还有一组幕后人员,在各国突然封城后,得确保我国的医药、食品和各种必要物资如常配给,这张平时就密密编织的物流联系网,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中国司副司长符安琪(44岁)受访时指出,在与中国的潜在供应商沟通采购事宜时,团队必须尽快完成信誉调查,以确保物资符合安全标准和规格,及时运抵我国。

这期间组员们都居家办公,因此当天也是陈秀玲和李淑惠经过连日无数次的视讯会议后,第一次见面。当天两人都“全副武装”戴着个人防护装备,看不清对方的样貌,但仍为能够见着战友感到兴奋。

于是,小组刚成型两个多星期,第一批由新西兰航空运送、重达20吨的物资就已于4月22日清晨6时许,顺利抵达樟宜机场。

他指出,我国对医疗用品的规格要求非常严格,例如无菌手术手套(sterile surgical glove)必须以特定方式包装、口罩的流体阻力(fluid resistance)得达到最高指标等。

陈秀玲说,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影响,本地供应商纷纷反映运送成本上涨,以新西兰的情况而言,甚至一度涨了近一倍。

随着局势迅速发展,贸工部长陈振声在4月15日与新西兰贸易和出口增长部长帕克(David Parker)联合发表了《对抗冠病疫情必要物资贸易声明》。

除了这些肉类,新西兰下来还会为我国供应水果和蛋等食品。6月11日,第二批物资也已从新西兰远道而来,其中包括鸡肉、三文鱼和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