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心脏中心心脏科高级顾问许丕评医生指出,本地患有心房颤动的中风病患比率,从2007年的16%增至2016年的20.6%,随着年龄增长,患上心房颤动的风险会跟着增加。

不过,逾八成病患不会有任何症状,一般的心电图也难以确诊,因此心房颤动被认为是“无声的杀手”,也是中风的头号导因。

原来,心脏监视器测出他的心脏一度停顿约六秒,心跳一度慢至每分钟40次,他却毫不知情。所幸他及时就医,取出监视器换上心脏起搏器,也持续服用抗凝药,如今一直平安无事。

心房颤动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异常,发生时患者的心脏会快速而不规则地跳动,中风风险是其他人的五倍,早逝风险也是一般人的两倍。

如今有了长度类似一枚AAA电池,但形状比较扁平的心脏监视器,医护人员能在三分钟内将监视器植入患者左侧胸骨的特定位置,全天候监测患者心律。

初步研究针对43名7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诊所因此计划延长开放时间。过去11个月都在诊所看病的苏挺雄(83岁)说,如今他无须前往人多的医院,而且在诊所的看病时间更长,比以前方便许多。

武吉巴督综合诊所设心房颤动诊所

黄国星(65岁,退休商人)植入心脏监视器短短两周,就确认患上心房颤动。他曾在三年前中风,也患有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等,再度中风的风险很高。

逾八成患有心律异常的中风病患,因没有任何症状,不知道自己心脏有问题。如今,只要将电池大小的心脏监视器植入患者体内,就能将确诊几率提高六倍以上,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

由于中风导因不明,医生建议他采用心脏监视器。他说:“某天早上我感觉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却突然接到医护人员来电,要求我马上去诊所。”

此次研究团队包括神经科医生、心脏科医师等,国大心脏中心心脏科高级顾问萧瑞聪医生昨天代表团队公布研究成果时指出,参与研究的205名患者当中,有12%的患者因植入心脏监视器,才确认患有心房颤动,而监视器首次探测到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的平均时间,约为四个半月。

2015年起,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对205名来自国大医院和国大心脏中心的中风病患,展开为期四年的多学科研究,探讨采用植入心脏监视器诊断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诊所目前有约80名心房颤动患者,他们一般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疾病,而这些慢性疾病会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驻守诊所的高级专科护士会协助患者监督血压、血糖水平等,必要时也会针对他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提供建议,让患者更有效管理病情。

萧瑞聪指出,将植入心脏监视器用于诊断心房颤动,比起采用动态心电图(Holter)等检测方法更有效六倍以上。团队预料在今年12月将研究计划扩大至黄廷方综合医院的病患。

中风病患一般服用阿司匹林等血液稀释剂,但这类药物不足以预防由心房颤动引起的中风,只有服用抗凝药才有效,因此及时确诊非常重要。

为满足心房颤动患者的不同需求,国大医学组织去年展开亚洲首个试验研究,在武吉巴督综合诊疗所内设立一个护士负责的心房颤动诊所(简称NICE-AF Clinic)。

监视器探测到心脏一度停六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