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本地只有少过一成食材是空运进口,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有超过一半来自冰鲜猪肉、羊肉、牛肉和鱼肉。通过海路或陆路运输冰冻食材,比空运冰鲜食材环保得多。

有别于现有以欧美食材系统为中心的研究,这项研究以本地视角探讨食材的可持续性,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的研究方式,评估食材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及耗水量。

报告也指出,我国有超过九成食材从国外进口,但空运是最不环保的运输方式。

比起使用化石燃料(fossil fuels)能源的邻近国家,报告建议食品业者从使用洁净能源的偏远国家进口食材,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报告指出,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两成来自食材,其中以红肉的碳足迹最高。若以每公斤计算,牛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若以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则是猪肉居首,因为国人吃的猪肉比牛肉多。

报告也建议如何有效降低食材对环境的冲击。肉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蔬菜水果及谷类高,因此报告建议国人以植物类饮食为主,即50%蔬菜水果、25%谷类及25%的肉类、鸡蛋和海鲜。

本地一项研究发现,红肉属于“高碳”食材,多吃蔬菜少吃肉就可减少碳足迹。

这项由淡马锡委托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与德勤会计事务所(Deloitte)进行的研究,列出本地13种主要食材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食材包括蔬菜水果、谷类、鸡蛋、海鲜及各种肉类。

在能源消耗量方面,猪肉的消耗量比牛肉更高,主要是因为空运猪肉及猪寮粪便管理系统需要更多能源来运作。新加坡进口的牛肉多数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草饲牛,由于牛在牧场的时间较长,不必耗费能源为牛棚保温和通风。

在水消耗量方面,米排第一位,因灌溉稻田需大量的水,一公斤米平均消耗水量923公升。

猪肉占我国每年总食用量的6%,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却高达28%。相比之下,蔬菜水果虽然占总食用量的46%,但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是11%,对环境的影响远比肉类小。

我国计划在2030年落实“30·30愿景”,实现自给自足,以本地出产的农产品满足国人三成的营养所需。

这项由淡马锡委托新加坡科技研究院与德勤会计事务所进行的研究,列出本地13种主要食材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食材包括蔬菜水果、谷类、鸡蛋、海鲜及各种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