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上衣采用峇迪布料

现今的年轻一代大多对方言颇为陌生,但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里有一群不到10岁的小朋友,不仅能明白福建话,还学会了传统的南音唱法,准备在这中秋佳节为公众热情献唱。

此外,学院在服装设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无论是服饰的颜色、布料或裁剪,都经过仔细考量,力求在台上展现最好的舞台效果。其中,服装上衣用了东南亚独特的“峇迪布”(batik),可是图案却是华人文化里常见的祥云,领子是中式立领,巧妙地融合了传统华人元素和东南亚特色。

虽然本地华人占人口的绝大部分,但方言却在式微中。为了保留福建话和与其密不可分的珍贵文化价值,韭菜芭城隍庙联谊会总务陈添来在2008年开办南音课程,隔年更成立了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为弘扬南音作为福建话和华社的文化载体之一尽一分力。

南音,也称弦管,是源自中国福建泉州的传统古乐。南音以福建话演唱,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历史悠久。

表演者之一是年仅7岁的周纯嘉。她的母亲吴淑贞(42岁,房地产经纪)说:“我听着都觉得难懂,没想到女儿很快就学会了南音,现在甚至还会纠正我的福建话发音。她能学的这么快,可能是因爷爷奶奶是福建人,在家里和女儿用福建话沟通。”

除了这组南音表演,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的其他学员也会在明天(星期六)晚上8时为公众带来共40分钟的精彩表演。

迈入第七年的“滨海花园庆中秋”是本地最盛大的中秋灯会,今年以“传承”为主题,将展出14个以华族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巨型灯饰。活动将举行至来临星期天(9月15日),开放时间是晚上7时至11时,入场免费。

学院明天将派出十个年龄在5岁至8岁间的小女孩演唱南音曲目《直入花园》。学院艺术总监陈妍錂说,《直入花园》既优美动听也格外应景,所以特地选了这个曲目。

借弘扬南音以保留福建话

另一名表演者钱佳乐(8岁)则从来没有接触过福建话,得一字一句地从零学起。然而,母亲黄恬恬(41岁,财务总管)说女儿非常享受学习过程,老师的鼓励加强了她的自信心,她也因此结识许多新朋友。

学院成立早期只有成年人尤其是退休人士参加。四年前,学院决定为儿童和青少年开课,好让他们从小接触华人传统艺术文化,加深他们对本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并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参与表演的十个小姑娘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学南音。他们除了每个星期日都会花一整天练习,学校假期时也会加紧排练,为演出积极准备。

学院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构思设计这套服装,明天的表演会是服装首次亮相。

一年一度的“滨海花园庆中秋”活动上个月底在滨海湾花园隆重登场,每周都为公众带来许多精彩的文化表演。参与表演的其中一个团体是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

陈妍錂说:“各个国家的南音表演者都会穿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服饰,例如在中国穿汉服,在台湾穿旗袍,在印尼穿传统卡巴雅(kebaya)。所以我们觉得新加坡的南音表演服饰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