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今年5月才全面投入服务,但就因为中心内不同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成功在24小时内锁定本地首例由境外传入的猴痘症(monkeypox)。
中心采用即时定位系统的新技术,一旦出现新发传染病,或是传染病疫情爆发时,可在第一时间掌握病患和哪些人有过接触,以进行隔离和治疗。
只凭手掌般大小的定位器,国家传染病中心即可追踪病患和他人所有的互动,并在第一时间避免传染病疫情扩散。新技术有望减半追踪时间,准确性更高。
设于诺维娜健康城、在陈笃生医院毗邻的国家传染病中心新大楼,昨天(9月7日)正式由卫生部长颜金勇主持开幕。
梁玉心指出,在接触病患前后为双手消毒,是医护人员基本的工作流程,能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但医护人员有可能不小心忘记这个重要步骤。
卫生部长颜金勇致辞时指出,国家传染病中心把多个主要公共卫生部门集中在同一屋檐下,包括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国家公共卫生与流行病组、传染病研究与培训中心、抗菌药物协调办事处,以及全国爱之病与结核病计划,可迅速对抗传染病。
中心的病患、访客和医护人员都得佩戴定位器。访客在进入中心大楼前扫描身份证,便可在两三分钟内领取定位器。离开时,把定位器投入闸门就完成。
因此,医护人员消毒时,消毒液瓶子下方的感应器会把信号传送到他们身上的定位器。若医护人员接触病患时,系统中没有消毒记录,定位器便会哔哔作响,并亮起红灯。此外,病患如果擅自离开隔离病房,追踪器也会启动隔离部门的警报。
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解释:“出现传染病疫情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及时追踪病患和其他人的接触,以确保病毒不通过人和人之间的接触迅速传播开来。”
颜金勇说,当发现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或爆发大规模传染病,卫生部将与中心及各医疗集团密切合作,集中协调检验、隔离与治疗患有危险传染病的病人。
国家传染病中心在设计时已把它应对传染病爆发的能力、接收量、可扩展和转换、连接性和安全性纳入考量。
相比较下,新系统可仔细记录病患的行踪、两公尺范围内出现的人,以及他们之间互动的时长,并迅速地在电脑上自动生成详尽的报告。系统将通过这些资料自动做出风险评估,显示哪些人属于可能受感染的高风险群,必须优先隔离。
38岁尼日利亚男子5月8日确诊后,医疗团队迅速启动应对机制隔离病患,以及曾与他有近距离接触者。颜金勇说:“从病患送入传染病中心隔离,到病情确诊,整个过程在24小时内发生,之所以能够办到,是因为中心内各部门以综合的方式应对。”
梁玉心指出:“这种个案并不常见,但若病患擅自离开病房,很可能危害到其他访客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警报系统可以避免这类情况发生。”
以往,医护人员须分别查阅病患的医疗记录、访客记录与医护人员班表,并和有可能与病患接触的人进行访问,确定哪些人受影响后,才能展开隔离工作。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耗力,也可能因为受访者记错细节而失准。
警惕医护人员 与病患接触前后须消毒
国家传染病中心的即时定位系统新技术可仔细记录病患的行踪、两公尺范围内出现的人,以及他们之间互动的时长,并迅速地在电脑上自动生成详尽的报告,在第一时间避免传染病疫情扩散。
新系统的另一功能是警惕医护人员在与病患接触前后为双手消毒。若他们忘记这么做,身上的定位器将响起警示铃声。
即时定位系统处于试验阶段,中心有意在年底进一步扩大系统的用途,追踪门诊病患和他人的互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