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测试另一疗法 把化疗药注射进腹腔
国大医院从2016年4月展开临床试验,至今已有49名末期胃癌病患参与。
研究员也和实验室合作,只需七天就能知道病患的胃癌基因亚型,让他们更快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病患存活率。
领导研究的国大医院上肠胃外科主管兼高级顾问医生苏博欣教授说:“有了基因检测方式,我们可以多了解癌症肿瘤,为病人提供更针对性药物,有望提高存活率。”
苏博欣指出,腹膜是最常见的胃癌散播部位,一般病患的癌细胞会扩散至腹膜。
同时领导研究的国大医院上肠胃外科主管兼高级顾问医生苏博欣教授说:“有了基因检测方式,我们可以多了解癌症肿瘤,为病人提供更针对性药物,有望提高存活率。这样一来,他们也因服用适合药物,减低医药开销。”
研究结果发现,归类为G1型的病患,使用标准化疗药物奥沙利铂(Oxaliplatin)更有效,反应率达45%,而另一药物顺氯氨铂(Cisplatin)的反应率只有8%。G2型病患仅接受顺氯氨铂药物治疗,反应率有27%。
在获得津贴前,活性组织检查费用约400元,基因检测约200元。我国每年平均约有500起新胃癌病例,25%在确诊时属于末期。
目前正在接受化疗的谢艳红说,切除胃部对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如今可以照常进食。“我很开心这样的治疗方式对我有效。当然,我觉得积极抗癌很重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国大也对另一项疗法展开试验,把化疗药注射进入末期胃癌病患的腹腔,让药物更针对性的杀灭癌细胞,从而延长寿命。
使用基因检测找出胃癌类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进行试验研究,让末期胃癌病患接受更具针对性的治疗,以期延长寿命。
联合领导这项研究的国大癌症中心肿瘤血液科高级顾问医生杨维平指出,目前只能凭医生的判断决定病患应该服用什么药物,没有相关的测试检验。
国大医院在2010年至2015年展开试验,共招募81名末期胃癌病患。这群病患接受活性组织检查,样本送去实验室进行基因检测后,分类为三大胃癌基因亚型(subtype),即G1、G2和G3。
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把病患的活性组织进行研究,测试肿瘤对不同药物的反应。这样一来,若加上基因检测,这能加强对末期胃癌病患的疗程。
杨维平说,和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相比,注射药物进入腹腔的浓度会较高,也更好发挥药效。此外,由于药物是直接注入腹膜,因此被身体吸收的药物比较少,副作用也更小。
医生把标准化疗药紫杉醇(paclitaxel)引流入腹腔,让药物直接与腹膜接触,以直接攻击癌细胞。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参与的胃癌病患中,约七成达到一年的存活率。
末期胃癌病患谢艳红(63岁)去年4月被诊断患有末期胃癌,获转介参与试验研究。她的腹腔注入药物后出现良好反应,腹腔内的癌细胞消灭,去年底进行胃部切除手术,以便拿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