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料在不久的将来,即使失去手掌的人,也能透过粘附在手臂上的特制轻便感应贴,驱动义肢如正常手掌般活动,让失去手指手掌的人过正常生活。

这个实验室正在研发、改良与提升的其中一个项目,是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组研究员耗时数年研发的柔性可拉伸电极(electrode)贴,能通过感应人体手臂肌肉运动时释放的电信号,驱动义肢手指活动。

“这些研究的最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希望能在每个人的五种感官之上,进一步发展人工感官的潜能。”

这些人工感官潜能就包括开发新的感官科技让人们能看见或听见雷达频率、嗅出一些疾病所释放出的化学物质,甚至是感应地震的可能性等。若能具备这些具突破性的感官能力,料不仅能助工厂员工察觉化学泄漏,或辅助气象学家提前预测地震。

参与这项研究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潘亮受访时解释,他们目前正进一步改进这个已结合特殊电极贴的义肢,并考虑在未来让失去手掌的残障者亲身测试。

南洋理工大学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Colloids and Interfaces)合作,共斥资400万元在南大校园内设立这家机构在东南亚的首个实验室,旨在展开与人工感官(artificial senses)、机器人,以及新型医疗方案等相关的研究。

南大校长苏布拉·苏雷什教授说:“这次的合作旨在通过结合人工感官、人工智能等方面,将机器人和医疗技术提升至更高一层的水平。这将有利于各个行业,尤其是医疗保健领域,因为尖端的医疗设备将可减少误诊;精准医学则能为患者提供更快,更好的治疗。”

除了医疗用途外,研究员也在探讨将特殊电极贴与家中各种电灯电器相连,希望能在未来,让人们只须戴上含有特殊电极贴的特制手环,无论身处家中何处,都能轻松控制家中的电灯、电器等。

其中一名负责这个新实验室的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晓东教授受访时透露,两个研究院30名研究员、学生与教授等目前正就七八个项目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