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保险业者和监管医生行为的新加坡医药理事会(SMC)也能参考标准,后者可用它来裁定个别医生和医院的收费是否合理。

因此,卫生部除了从下游推出收费标准控制医疗开销,也要从上游推动全民健康,因为这才是控制医疗成本的最有效方案。

随着医疗费不断上升,业内对于恢复收费准则呼声不断,事隔10年,卫生部决定着手推出标准价目表。

颜金勇解释:“目前公布的总手术费是医生和医院的真实收费,但不代表这一定是合理的收费。因此,我们需根据这些数据和手术性质等来推出一套合理的标准。”

颜金勇坦言,促使当局推出标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终身健保的推行。

他说:“终身健保让所有国人终身受保,让国人安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须采取实际措施长远有效地管理医疗成本。”

一套新的手术费标准价目表最早在明年出台,让医生在制定手术费时有依可循,病人在求医时心里也比较有底。

不过,颜金勇强调,收费基准并非强制性。即使一些医生的收费超出范围也不一定意味着他们的收费过高。

“一切还需视手术复杂性、医生年资和经验,以及实际情况而定。只要医生能作出合理解释,较高收费也是有可能的。”

这套收费标准(fee benchmarks)适用于公共医院和私人执业医生,供他们参考之余,也可斟酌自己是否调整收费。

为确保国人能持续获得有效和可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颜金勇受访时屡次阐明政府为推进医疗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三大超越”(Three Beyonds),即超越医疗护理,推动全民健康;超越医院护理,将重心转移至社区;超越质量医疗,进一步追求物超所值的“价值”医疗。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先进的医疗科技涌现,再加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上升,医疗成本不断被推高。

早在1987年,新加坡医药协会(SMA)这个医生行业协会已为私人医生制订一套收费准则,作为向病人收取医疗费用的依据,避免同行恶性竞争。这套收费准则因抵触竞争法而在2007年被废除。

卫生部自2014年起便在官网公布65种常见手术的公共医院总手术费,去年名单上的手术增至141种,一些私人医院的总手术费、外科医生费也被纳入。

既然已有这套收费范围,为什么还要再制定新的收费标准?

“推出收费标准,连同之前设立护理效能评估中心等的用意,就是希望能结合各种方案,达到这一目的。”

卫生部将在明年初委任独立委员会,料会从明年起逐步就各种手术推出收费标准,希望提高医生收费的透明度,供病人求医与医疗业者制定收费时参考。长远来说,卫生部希望能有效管理医疗成本,加强医疗财务资源的可持续性。

卫生部长颜金勇本周接受采访时解释:“当年的收费准则触犯竞争法是因为它是由医生自己设定,但是我们下来要推出的收费标准是由卫生部委任独立委员会制定,因此不存在触犯竞争法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