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理工学院时期得到符氏社颁发奖学金的符策智(24岁),对于接受担任理事的邀请,他说:“关系融洽是一大因素,长辈和蔼,我和同辈也相处得很愉快。”
团缘
符大发中学念普通源流,不过五年后,他却以全校第二名优异成绩进入新加坡理工学院。最近他又以亮丽毕业成绩,获得新加坡管理大学奖学金修读资讯系统课程。“符国英教育助学基金不止慷慨帮助我升学,还帮我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我们一家都很感恩。”
父亲患病早逝、小学六年级开始获得符国英教育助学基金扶助的符炜婷(22岁)说:“这份特殊的助学金,改变了我的命运,从得到帮助那天起,我就和很多同学一样,有学费去上补习班,妈妈也不用加班到很晚。”
符氏社(祖祠)成立多年来,从来没有一年像今年一样,因增添了一些年轻新理事而感到欢欣雀跃。
符绩熙说:“值得一提的是,当中两名新理事,是本地独一无二‘符国英教育助学基金’的受惠者。在社里宗亲关爱之下,他们现在已成长为谦恭、正直又充满自信的好青年。”
基金按受惠者就读的年级,每月给予200元至350元的助学金,充作他们的补习费和零用钱。基金不求受惠者回报,只期盼他们多与该社联络。
会务顾问符敦珏透露:“年轻理事很优秀,平时很热心帮忙筹办活动。他们这次受邀任理事,尽管工作或学业很忙,为做到理事会交托给他们推动社务的使命,二话不说,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符绩熙也是符国英教育助学基金主席。他自豪地说:“他们(助学金受惠者)和社里奖学金得奖的社员子女一样,是我们期盼的未来接班人,看到幼苗茁壮成长,还开了花,大家都很高兴。”
新理事符诗俊(29岁,银行经理)上大学念资讯系统系时,得到当时任社长的四伯父符敦珏和姑姑的资助。他受访时说:“很感谢伯伯和姑姑的帮助,饮水思源,回馈符氏社是应该的。”
符国英教育助学基金2009年开始分发助学金,当时念小学五年级的大发,和念一年级的弟弟,跟单亲母亲住两房式租赁组屋,两兄弟每月共获得资助450元。助学金帮他支付了英文和数学科的补习费。
符国英教育助学基金由符氏社一名热心理事赞助设立。基金以他敬爱的祖父的名字冠名,最初几年,每年发出3万至5万元助学金。
年轻理事:助学金改变命运
谈起受委为理事,即将入伍服役的他说:“我们要向前辈看齐,将符氏社建设成和谐团结、互助互敬的家。”
符诗俊也是符氏社青年团团长。他说:“符氏社宗亲团结,有机会为长辈服务,我觉得很自豪,更何况小学到高中,一直得到社里发出的奖学金奖励。”
现在文雅又自信的炜婷说:“我准备进入企业或机构工作,累积工作经验,过后打算升大学,考取学位。”
符氏社新受委年轻理事,为达致兴盛社务活动的使命,欣然接受加入理事会的邀请。
符氏社成立至今130年,是本地第一家设立按月分发特别助学基金的会馆。它帮助低收入宗亲子女或孙子升学,申请者学业成绩不一定要优异,但必须逐年有进步。
新添年轻理事共五名,大多20来岁,在30人理事会当中占据的比率不大,但却是该社孤心苦脂,经过整10年培育出来的新一代领导。
她说:“虽然没有考到好成绩,符氏社却始终不离不弃,一直照顾我,给我鼓励,资助我到中五毕业,长辈爱护有加,对我们一家而言恩重如山,我深怀感激,永远不会忘记。”
过去八年热心参与符氏社活动的符大发(21岁),是符国英教育助学基金最早受惠者之一。他说:“助学基金改变了我的成长轨迹,如果没有得到基金及时的帮助,我不敢想象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拥有约450名社员的符氏社,因设立“符国英教育助学基金”,以及为帮助无依贫老或因突发事故而生活陷入困难的宗亲而设立“符氏社关怀基金”,2012年1月获得宗乡总会颁发“最佳会馆奖”表扬。
新添年轻理事共五名,在30人理事会当中占据的比率不大,却是该社经过整10年培育出来的新一代领导。
符炜婷完成了工艺教育学院会计高级文凭课程,到中华总商会念华文教育大专文凭,毕业后教导外国人学习华英文。
符策智念南洋理工大学电脑系三年级,任青年团副团长,“接受担任理事,也意味承诺和负责,需要负起促进会务的挑战。”
社长符绩熙说:“他们年轻有为,也许学业并非都出类拔萃,但他们诚恳、热心服务的态度,让理事会十分激赏。”
已发出24万余元助学金
今年是符国英教育助学基金分发的第九个年头,至今共有28名低收入宗亲子女受惠,发出的助学金额累积24万余元。符绩熙说:“大多数受惠者还在大学就读,我们热切期盼他们早日回来。”
年轻理事以发展社务为使命
符氏社关怀基金至今共资助10名宗亲,发出的资助金额累积约为5万5000元,目前仅剩一名宗亲在领取资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