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乐章:坎贝尔港
石拱门还屹立在海涛声中,任凭海浪大手抚摸着。伦敦桥则已断裂,变成孤零零的拱门。
霍普顿瀑布(Hopetoun Falls)是第二乐章里曲径通幽的一段曲子。开了很长很长一段碎石子路,而一路就只有自己一辆车,蛮担心万一车子出故障该如何是好。但担忧很快被瀑布的欢快声音掩盖了。
第一乐章的结束是在阿波罗湾(Apollo Bay)。适逢圣诞节,大多餐馆都关门休业,只有一家面馆营业,只好简单地填饱肚子,好在美景的精神食粮让人感到很满足。
路经Point Addis,这里来的人不多。在这里偶遇每年从吉朗到Addis过圣诞的一对老夫妇,他们带了早上刚做的蛋糕,吹吹海风,听听海浪,看看大自然一年又一年的潜移默化。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品尝他们的蛋糕。圣诞节在异乡的感动,是乐曲的一次小跳跃。
若将大洋路比作一首曲子,吉朗(Geelong)就是乐曲欢乐的引子,让人很快进入度假模式的开场曲。吉朗是非常漂亮而安静的海滨小镇。圣诞将至,一棵浮动在海面上的大圣诞树相当特别和醒目。找寻Jan Mitchell创意十足的彩柱是吉朗的重要活动。
墨尔本→吉朗→拖基→安格尔西→洛恩→阿波罗湾
大自然的乐章,越奏越激昂。大洋路的景点安排,渐入佳境,而坎贝尔港(Port Campbell)正是大洋路乐曲的高潮所在。
坎贝尔港→洛克阿德峡湾→伦敦桥→穴岩→石拱门→沉船湾→群岛湾
如果说大自然是大洋路曲子的作者,大洋路的筑路者则是曲子的引路人。正是有了这条大洋路,人们才有机会零距离地欣赏大自然美妙的乐章。向大洋路的筑路者们致敬。
俗称“小红帽灯塔”的斯普利特角灯塔(Split Point Lighthouse)是在安格尔西(Anglesea)值得停留的小站。蓝天白云下,洁白的塔身,艳红的塔顶,搭配得非常醒目。往下走是鹰岩。海边的礁石初现后面乐章十二门徒的影子。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走下山崖去看看,会舍不得离开的。
第二乐章:十二门徒
群岛湾(Bay of Islands)是整曲的最高潮。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礁石,犹如乐队里密集的鼓点,震撼着人们的身心,将乐曲推向最高潮。老天爷很给力,将第一乐章里阴霾的面容,换成了欢乐的笑脸,仿佛也知道乐曲的高潮来了。
从坎贝尔港往西行约5公里即可到达石拱门(The Arch),而不远处就是伦敦桥(London Bridge)和穴岩(The Grotto)。
来到岩穴,大自然将山崖开凿出个拱洞,拱洞下蓄存着一潭海水。从拱洞向大海望出去,有管窥的感觉,让视觉立刻聚焦。
乐章很快到了第一个高潮:十二门徒。人潮汹涌,乐曲嘈杂,这里好比大洋路朝圣的地方。大自然无形的手,鬼斧神工,耐心地雕琢,将海边不起眼的山岩,变成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大洋路第二乐章的开始是奥特威海角灯塔(Cape Otway Lighthouse)。1848年使用至今的灯塔,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当时坚守灯塔的几户人家实在令人敬佩,特别是交通不发达的早期。吃住行及孩子们的教育,每一样都是挑战。
阿波罗湾→奥特威国家公园(奥特威灯塔)→十二门徒岩→坎贝尔港
洛克阿德峡湾(Lord Ard Gorge)流传着Lord Ard沉船后英雄救美的故事。Lord Ard沉船后,船上的水手汤姆勇救18岁的爱尔兰移民伊娃。他们是沉船仅存的生还者。
澳大利亚墨尔本西部的大洋路仿佛是一条蕾丝带,海边蜿蜒的山峰和长时间被海水侵蚀风化雕刻的奇形怪状岩石,则像是蕾丝带上的一颗颗珍珠与宝石。作者花了三天时间,慢慢欣赏着这近300公里的自然乐章。
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全长276公里,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的西部。当初修建这条沿海公路,是为了纪念那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这条沿海公路像一条裙摆的蕾丝带,海边蜿蜒的山峰和长时间被海水侵蚀风化雕刻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则像是蕾丝带上的一颗颗珍珠与宝石。沿着B100高速公路,可以边吹海风,边看海边的盛景。我们花了三天时间,慢慢地欣赏着这近300公里的自然乐章。
托基(Torquay)是大洋路乐章的起点。一大早,海面上冲浪人不多。这里南纬40度,12月的盛夏竟有秋凉的感觉。短裤加长袖外套,上暖下凉。
在洛恩(Lorne)的Teddy Lookout,大家可以俯瞰大洋路的蜿蜒曲折。
一日游的游客在这里就打道回府了。我们占着有住宿的优势,打包晚餐后,再回到十二门徒看日落。日落近晚9点,天气挺凉,天空也被我们的诚心所打动,换上晚礼服,浓妆艳抹地出场,将乐曲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