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关于中秋节和月亮的诗词中,苏轼(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应属最广为人知的。词本来就是配乐而唱的,但宋代太久远了,我们已无法知道《水调歌头》的曲原本是什么样子。
就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兄弟俩终于在阔别七年后再度重逢,一同共赏明月,不再是“千里共婵娟”。然而,尽管久别重逢应该是个开心的时刻,但苏轼写出来的《阳关曲·中秋作》依然散发着淡淡的忧伤:“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人对月亮情有独钟,这点可以在大量咏月和关于月亮的诗词中看出。也许是在古代到了晚上可以做的事情不多(没电视,没电脑,没收音机呀!),所以古人到了晚上就只能赏月,并观察到月有圆有缺。一般人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改变可能无感,但情感细腻的文人却能因此联想到,这个时而丰满,时而消瘦的月亮,就像人们时而聚首,时而分离一样。当他们与亲人或爱人分隔两地时,在没有WhatsApp和面簿的年代,双方唯一的联系就是头顶那个一样的月亮,这怎能不叫人心碎又难过呢?
兄弟七年后重逢
著名已故歌星邓丽君在1983年发行的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里收录的《但愿人长久》,就是以苏轼的这阕词配上现代流行音乐,从此让这古典词传唱开来。
这是苏轼在丙辰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写的,当时他高兴地喝酒直到隔天早晨,喝得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月亮在天上缓缓移动着。此生此夜不会一直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我们将在什么地方赏观?短短的28个字抒发了苏轼想到与弟弟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