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潜意识里,我们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但真是如此吗?杨先放在《强者生存之道》中强调,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得学会精心包装自己,而这包括善于与敢于包装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我们是不是太习惯于表现出一个虚假的自己而忘了真正的自己,以至于我们得通过猜测来尝试了解自己呢?

坦白说,我不仅时常猜测他人的思维与简讯中的含义,更时常猜测自己真正的看法。听起来有点像“自己”并不是自己,但其实又是自己,毕竟“自己” 是自己拟造出来的,而这不就是你我常遇见的情况吗?

但是,猜测他人远不如猜测自己。在这世界上,有什么比猜测自己来得可怕呢?我常听说 “人,最了解自己的是自己”。想想看,每当你得做一个抉择时,是否会征求他人的意见,但你每次得到的回复是 “看你自己咯,你应该比我更了解你自己啊,你喜欢什么就选什么咯”。再想想看,那位回复你这段话的人其实是否也曾因为踌躇不前而征求你的意见?

就如杨先放所说 “物品靠包装抬物价,人靠包装抬身价”,在抬高身价的当儿,我们到底替自己戴上了多少层面具?假若世上有一种科技能使这些面具显露出来,我想我们也无法分辨任何一层面具。

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虚拟聊天平台的普及化大大地增加了我们猜测对方思维的次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大大减少了我们见面的次数。那些丰富的肢体语言已被简化为两根拇指在荧幕上拍打的动作;那些能透露内心细节的脸部表情已被替代为一个个单调却包含许多含义的表情符号;那些能表达情绪的声调已消失在那一行行的简讯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交流之中,但同时也埋没在那没完没了的猜测中。少了肢体语言,少了透露内心细节的线索,少了情绪的展露,我们之间的每一粒字,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表情符号都多了许多的不确定性。你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你没放笑脸,是不高兴了吗?这句话应该是以兴奋的语气说出的吧?明明可以通过观察而分析出来的细节却被社交平台的崛起而埋没了。只好猜测、猜测、再猜测。你应该也时常这样猜测吧?

也许我们得在工作或学校场合包装自己,但过度的包装早已使我们不愿或不敢坦然地面对真实的自己。或许看似最基本最简单的题目 “说出你时常进行的兴趣爱好” 也会难倒许多人。你也被难倒了吗?没关系,给你多一分钟想。在这一分钟里,你是否在猜测某个活动是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的一生中都在猜测。猜测心计,猜测思维,猜测对方对自己的印象,猜测对方的来历,甚至猜测自己的真面目。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猜测,我们时时刻刻都躲在那张面具后面做出各式各样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