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的愁未必会比现在的愁高出个等级来。过去是生存的愁,是关于饥饿与贫穷的愁。人固然烦恼,但似乎没多少选择的余地,于是只能算是一种无奈。现在的愁是关于未知的愁,是还没看清楚脚下的道路,便要被长辈催赶着上路的愁。他们在一旁拍手喊道快快快,努力学习,毕业后找工作。年轻人便如同被蒙上双眼的拉磨的驴,步伐凌乱地满地乱走,隐约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不敢停下来。
不乏长辈以自己为例,说起过去的日子多么艰难,可是自己依旧挺了过来。即便在艰苦时刻,他们也没如此哀叹过。言下之意是,我们这群不曾沾过阳春水,不曾苦过的人怎么有资格说自己有烦恼呢?年轻人笨口拙舌,是说不过他们的。
除了走好阳关道这件事,边边角角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愁呢……譬如亲情、友情、爱情,愁绪可是乱到理不清。但这些事在睿智的长辈眼里,只有芝麻绿豆那么大,配不上愁字。
或许在我们记忆衰退后,也会忘记摸索过程的痛苦。一边回顾自己身后清晰的道路,一边对下一代指指点点。嘿,你们又哪知什么叫做愁滋味呢!
年轻人总是带着一股莫名的愁绪,也确切说不上来个缘由,偶尔还要叹一口气。家长便要批评了,你这小孩只用得着读书,唉什么声,叹什么气啊?在大人眼里,除了已出社会的他们,尚在求学的年轻人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不具备忧愁的资格。辛弃疾在到了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年龄时,也是以为赋新词强说愁来评价年少的自己。于是许多长辈便认为年轻人的愁,是自己捏造出来的多余情绪。这种少年忧愁便被人瞧不起了。
另外,过去的世界是小而空旷的,而现在世界因科技变得无边无际但又十分拥挤。交通的发达,互联网的升级使得大量的人、事、物被堆砌在年轻人的面前。如果吸收得慢,很可能就要被时代遗弃了。于是,年轻人便有点喘不过气来。过去,一本名著可以被耐心翻阅,一字一句都能够反复咀嚼。因为看完后,手头可能也没有其他什么书了,资源就是这么匮乏。但今时不同往日,各种著作遍地可寻,不囫囵吞枣,记几个书名桥段,便要贻笑大方,成为新世纪的文盲。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地球运转的速度似乎超越了我们这一代的成长速度,所以我们自然是犯愁的。那些被打上“叛逆”标签的人,他们正是因为另辟蹊径,或许不得其所,或许尚未得其所而被视为反面教材。有一股声音在对我们说,你看他们仅是因为一步踏错,现在可是粉身碎骨了!可千万要警惕。于是我们走的每一步更是迟疑,下脚也更沉重了。
南洋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