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成败在发酵

我是福建人,婚后很快就感受到客家氛围浓的婆家饮食文化。他们善于用自家种植的农作物,制成各种客家食品,比如擂茶和算盘子,都是我所喜爱。

家婆煮的卤鸭让全家都赞不绝口,她也会做不少客家糕点,比如喜粄、菜粄等。二姑和老二的外子,当过帮手也将之传承下来。

喜粄制作简单:等量糯米粉、面粉,少量酵母加入班兰叶糖水,调匀、搓揉至细滑。面团发酵约一小时,膨胀超过一倍大即成功。

疫情时居家时候较多,激发外子对家乡古早味的美食情怀,动起手来。我也在一旁学习,今天就介绍制作较简易的喜粄。

客家人勤俭持家的美德,在日常饮食习俗中也显见。

现代人喜欢创意,赋单调朴素的喜粄更丰富的姿采。对传统无馅料的作改良,放入微加盐的红豆沙、黑芝麻等。甜中带点咸味,平时较少品尝此糕点的孩子们吃后,觉得新鲜,口感不错。

缤纷美食

客家人只要有喜庆佳节、婴儿满月,便会自制喜板,分送亲友或左邻右舍。喜粄沾红粉呈粉红,乃大喜之意,分享自家的喜气。

吃时帯柔韧性的喜粄软而Q弹,口感讨好。喜粄的制作成败在发酵。客家话中“喜”和“起”同音,所以喜粄最早也称“起粄”。

想尝多样口味,可拌入蒸熟的南瓜泥、番薯泥、芋泥或班兰叶汁,作天然色素,再次搓揉,过后可沾点油压扁,蒸10到15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