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太潦草
缤纷行业
在办公室跟邻座陆老师闲聊,获知我代课的教师素来尽责,但脾气有点暴躁,某日因情绪失控,重重打了学生一鞭,不巧那名学生的家长是教育部高官。“不知道会不会有事,全家生计都靠他维持!”说着,轻轻叹了口气。
让学生轮流独唱
马来文发音不准
以为过关了,谁知一周后主任又找我谈话。他神情颇为严厉,说有家长向他投诉,我的马来文发音不够准确。看我显得紧张,他脸色较为缓和。“没关系,我懂得马来文,不懂的字你来问我。”此后,我不时向他请教,他也乐意指点。
踏出校门那刻,难免有些失望。不过,教学工作虽然有趣,但音乐与马来文我毕竟不擅长,让更合适的人去指导,对学生更好也更公平。再想起陆老师的那番话,心情变得格外轻松。
回家后,我从书橱里找了一本陈重力编的《小学生歌选》,从中选出几首悦耳易唱又有意义的歌曲,如《客人来》《踢毽子》《小树快快长大》等,准备当教材。
教马来文最有挑战性。翻开课本,要教的那课都是和文具有关的单字,有些我不懂,只能靠拼读。例如“木尺”,有几个音节,我没把握读得正确。邻居蔡瑞丰读英校,也修马来文,跟我关系良好,我决定请他帮忙。恶补之后,学生反应良好。
上课时教唱,发现几个学生胆子大,音色也好,于是叫他们轮流出來独唱。几天后,主任又向我面授机宜。他说独唱时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不能老是叫那几个。机会均等,不可厚此薄彼,说得有理,我自然照做。
上音乐课时,学生告诉我,原任教师刚刚教了一首《小乌鸦》,我想,就清唱这首吧。听了几遍,觉得曲调优美,歌词灌输孝道,很有意思。
高中毕业后投身职场,首份工作是在小坡一所教会学校当代课教师,日薪八元。1960年代觅职困难,接获教育部通知信时,我确实兴奋不已。
报到后领了时间表,不禁吓了一跳。原来,除了华文,还得教音乐和马来文。我虽然可以唱唱歌,却不会弹钢琴;至于马来文,只懂得简单的口语。跟下午班主任说明难处,慈祥的老修士犹豫片刻,叫我姑且试试,因为音乐和马来文的节数都很少,多加准备或可弥补不足,他也会时时刻刻给我提意见。我战战兢兢接受了任务。
教了一个月,过程渐渐顺利。某天放学前,尊敬的主任突然召见。这次,他身边站着一个略微肥胖的中年人。主任和颜悦色地说,我代课的教师回来了。中年人也随即和我握握手,并说声谢谢。
原任教师回来了
上了两节华文课,发现学生很可爱,活泼好动,争着要朗读。我“投其所好”,来场朗读比赛。我把班上40名学生分成五组,每组找一个学生朗读,依次轮流三几遍。比赛结束后,我纠正了学生几个字的读音,再把字写在黑板上。休息时间碰见主任,他低声对我说,班上太吵了,我的板书也很潦草,学生看不清楚,日后必须控制学生的音量,板书也要一笔一画慢慢写。我默默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