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上资料,这类海滨屋主要分布在加东一带。岛国南部填海后,难得一见这类有钱人周末前来度假的海滨屋。启信海滨屋也名为“码头”(The Pier),它曾属于启信家族第三代传人知名律师霍华德·启信(Howard Cashin)所有。

梁宙先招募工人,再率领先头部队从直落亚逸码头开船到新柔海峡,在林厝港路尽头处登陆,并从岸边开始砍伐丛林藤蔓,腾出空地建工人宿舍,一边开路,一边搭建宿舍。宿舍一增加,工人人数就随之剧增,最多时有13座宿舍和800名开芭工人。

2月是令人倍觉伤感的月份。

去了林厝港19条石的沙里文海边,那是当年日军登陆地点,岛民陷入悲惨战乱日子的起点。看到当局竖立在海边大树下的那本“大铜书”下,有心人摆在那儿的一束鲜花,心情特别沉重……顺道去林厝港尾海边吹吹风吧,时值退潮,遥望神秘的海边度假别墅,感觉好奇怪,它好像离我们又更近些,更清楚地看到白色洋灰长廊从海岸向柔佛海峡延伸,连接典雅的别墅。

启信楼建在水中,一道优雅的长廊把别墅和海岸连接起来,海岸上一个大庭院,种了花草树木,绿油油的草地上设了烧烤台,摆了石桌石椅。这种混合式的建筑为黑白屋提供海陆双栖合体的生态消闲处,在星光闪烁的晚上,躺在别墅里,数着星星,听着海涛拍岸,真是人生难得的享受。

上世纪70年代,政府为了兴建裕廊工业区,将林厝港尾的大片树胶林铲平,把大批农民从裕廊区徙置到这里。我们刚搬来林厝港时,家对面还保留着一座废弃的洋砖屋,隐隐透着诡异气氛,老村民说那儿曾是医院。

1942年日军从西北部的林厝港海边上岸,他们占用这个充满热带情调的地方来寻欢作乐。战后,富裕的启信家族取回别墅,周末偶尔来这里度假。据说,当年柔佛苏丹也会乘船渡过海峡,到启信家作客。2009年屋主去世后,屋子收归国有。

资料显示,启信家族在1840年代移居新加坡,最初靠种植鸦片发迹,后来成为建筑商,百胜楼旁的启信街正以他命名。本地闻人梁宙在舅舅王明的源盛砖窑工作,认识前来买砖的爱尔兰发展商启信(Joseph William Cashin),在1914年……欧战爆发那一年,启信聘请他到林厝港开辟那荒废已久的800英亩山地。当时林厝港是一片荒芜、被密林覆盖的山地,随时可能遇见毒蛇猛兽,处处令人怵目惊心。

梁宙开拓林厝港

1919年,新柔长堤动工兴建,负责监督工程的新加坡土地局长罗尼每周到长堤工地视察时,总会向启信借船,启信就让梁宙陪同前往。

日军寻欢作乐

早年洋人定居岛国建的黑白屋,都选在海岸、河边和山坡上,为高大茂密的雨林或翠绿的园林所围绕,环境清幽。黑白屋的建造考量到周围清静优美的景观,才能营造出休闲舒适的情调和氛围。

那时候喜欢骑脚踏车去林厝港海边看夕阳,遥望远处的海滨黑白洋楼,深感好奇。从小在这儿土生土长的邻居说,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她的父母辈说,别墅的主人是属于“红毛人”启信家族,在林厝港拥有一大片树胶林,那时叫启信园。本地人向红毛地主租地,在树胶林里盖房子建鸡寮。地主偶尔会骑马到处巡察,如果看到租户砍他的橡胶树扩建鸡寮什么的,心情好就算了,心情不好会命令拆掉。

红毛地主是律师

启信海滨屋也名为“码头”,它曾属于启信家族第三代传人知名律师霍华德·启信所有。2009年屋主去世后,屋子收归国有。

橡胶园里建有一家小型医院,另有马房、胶厂和成排的马来割胶工人宿舍等。小孩子们喜欢在山野里跑来跑去,可是却不敢靠近海边别墅。虽然屋外成排紫色的九重葛在热带的阳光下开得灿烂,可是别墅里养着凶猛的狼狗,令人望而却步。

小孩看到骑马戴帽西装笔挺的红毛人,都害怕地躲起来。村里人都不会讲“红毛话”,红毛人有一个会讲红毛话的华人助手叫卓阿麦,负责管理树胶园的,有什么事都要通过他和红毛地主沟通,为了讨好阿麦,只好送礼给他。据说红毛地主是名律师,有一次,邻居家砍了橡胶树扩建鸡寮养鸡,地主很生气,说要控告他们。全家人都惶恐不安,吓得不知所措,阿嫲到附近的“阿妈宫”求神问卜祈求保佑,抽到的签上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久红毛地主有事出国,果然大事化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