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初的时候,梁文福也填词作曲写下校园经典歌曲《唱一首华初的歌》,这首歌后来成了“黄城夜韵”演出谢幕歌曲,联系着华初人的情感记忆。

梁文福说,一直到离开公教,他都是很安静的学生,也不是校内成绩最好的学生,更没有为学校赢取很多奖项;当时,他甚至还没有因为文学与音乐创作而崭露头角。但他那时候的华文老师,也是训育主任的黄伟光却在他中二那年,将他选为全级的模范生,黄老师后来告诉他,他发觉梁文福态度认真,无论什么事都很认真的去完成,这是他被选为模范生的主要原因。

马炎庆在校时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他对戏剧的热爱开始于母校。但也坦白说,升上华初后,因为热爱戏剧,有一回忙着筹备中文学会年度的舞台演出“黄城夜韵”,因太过投入没考好,差点搞砸学业。这使他从中得到警惕:必须善加应用老师给的自由。

马炎庆说,梁文福的作品,使到很多人想到华中初级学院念书,包括他的妻子林海燕。

梁文福说,那一次的危楼事件,许多历届华中校友都回去母校帮忙,这也让他看到“华初精神”。对于许多华初校友来说,“华初精神”是一种信仰,也是另一种“爱情”。

梁文福说,因为这件事,让他特别感动,也叫他后来一直相信,只要愿意认真的去做事,哪怕是静静的、默默的去做,最终还是有人会注意到,这给他的鼓励和启发是长期而永久性的。

梁文福获老师信任与鼓励

马炎庆怀念学校里建立的友情,认为那是一种很纯真,没有利益关系的交情,这也提醒我们,待人处世不忘“诚意”二字。

马炎庆中学与文学结缘

本地作家及音乐人梁文福,与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次长马炎庆,上个星期五在公教中学旧校园内,追忆母校情怀。

对于梁文福来说,“怀旧”很美,对于母校的怀旧,表示大家不是孤单的,而是有一群人相互了解,但“怀旧”应是后盾,让大家能向前看。

本地作家及音乐人梁文福有一篇散文叫《感情的故乡》,深情的称母校为故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次长马炎庆,与梁文福同毕业自公教中学和华中初级学院。上个星期五(11月24日),在小坡奎因街公教中学旧校园内,马炎庆与梁文福在夜幕下,追忆母校情怀。

梁文福的音乐创作可说始于公教,他的第一首音乐创作《写一首歌给你》写于16岁那年。那时他代表学校参加辩论比赛,无功而返,败下来之后,他心情郁闷,在家弹钢琴解闷,在一阵“乱”弹之下,无意间写成这首歌。曾经有不少人问他,这个“你”是谁?多年之后,当他40岁的时候,他才突然感悟,所谓“你”是“知音”,并没有特定的对象,是聆听自己内心的人。

马炎庆当晚也为新书《一言既出》举行签书交流会。马炎庆今年5月推出新书《一言既出》,里头收录他三年多来在《联合晚报》与《我报》的80多篇专栏文章。马炎庆是在2008年为《联合晚报》每个月写一篇专栏,前后约一年;2012年至2015年则每两周一次,在《我报》发表《炎下之意》专栏。《一言既出》销售所得,将全数捐给淡滨尼北双语青年培育助学金。

对于马炎庆来说,母校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特别提起中学华文老师梁孟娴。由于他小学念的是英校,华文是第二语文,升上中学后,来到华文为第一语文的公教,不免战战兢兢,上第一堂华文课时,正巧梁老师点名他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并称赞他朗读得好,让他对自己的华文水平有信心。

马炎庆说,1987年,他从公教升上华初的第一年,5月的时候,碰到华初位于武吉知马的“黄城”校舍被列为危楼,经历学校三次搬迁的难忘经历,曾经暂时在义安理工学院、兀兰上课,后来又迁往武吉巴督一带。马炎庆说,虽然学校一直在搬迁,可不知为什么,他的感情一直牵系着华初武吉知马校舍。

危楼事件与华中精神

梁文福说,无论是公教中学或是华中初级学院,老师给他的最大启发是信任,他在公教念书的时候,是文学出版协会的主席。在华初的时候,则是学生理事会的会长,不论是在公教或华初,老师都愿意放手让他们学习和发挥所长。他也从中认识到,有了自由也必须付出,要有责任感。

马炎庆与梁文福也在对谈中提起,当年华中初级学院的危楼事件。

创作始自校园

在梁文福看来,母校有一种牵引的力量,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梁文福说,对于母校的怀旧,表示大家不是孤单的,但“怀旧”应是后盾,让大家能向前看。

马炎庆怀念学校里建立起的纯真友情,这也提醒人们,待人处世不忘“诚意”二字。

因为老师的关系,马炎庆也在中学时期开始接触文学。马炎庆说,梁孟娴也是公教文学刊物《学文》的负责老师,梁老师让他负责《学文》的编辑工作,使他在中学的时候,有机会接触文学与出版。由于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打字和排版,他们在排版时,得用刀片把文稿一篇篇切割开来,再用胶水一一贴在版面上,整个过程都须用心。这也让他从中了解到文字工作和出版工作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