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沃尔乐团的成员由于都是土生华人,他们平常时候都使用中文(方言)拼音姓名,包括他们的开会记录。但在一些演出节目表上,他们使用洋名,以配合他们的西洋表演节目,并可凸显他们是西化的乐团。

1906年的花灯游行是新加坡华人社会为了欢迎阿瑟亲王(Prince Arthur of Connaught)的莅访,并“表示感谢英国统治对他们的恩惠”而举行的。根据宋旺相的记载,包括康沃尔乐团在内的15个海峡华人俱乐部的队伍跟在海峡英籍华人公会队伍后面,并由康沃尔乐团等音乐团体演奏和演唱,使原本气氛单调的游行变得富有生气和活泼。

康沃尔乐团成员的洋名

康沃尔乐团成立于1904年11月,至1918年解散,历时14年。根据笔者初步统计,那时期的报刊有70余篇有关这个乐团的相关报道。而1906年是康沃尔乐团最活跃的一年,举办或参与的活动多达14项,相关的新闻报道也高达30篇。

曾在20世纪初名噪一时的土生华人乐团——康沃尔乐团(Cornwall Minstrels),现在已经很少人知道它的存在和活动事迹了。但就如1959年本地一份英文报纸的评论所说,无论对本地音乐史所作的回顾评述有多么简短,康沃尔乐团都是必须被提及的。

尽管康沃尔乐团的专业水平受到各界的赞扬,但仍须指出的是,康沃尔乐团是一个由业余音乐爱好者自发组成的艺术团体。可能由于乐团成员都是来自富裕家庭,乐团演出从不以牟利为目的,甚至要邀请者注意他们不是被“聘请”来表演的,而是被“邀请”来表演的。

康沃尔乐团的团员都是年轻及有体面的海峡华人绅士,他们的音乐导师亦是一位海峡华人。目前有姓名可查的团员共有30余人,包括曾兼任乐团监督的林廷福、义务秘书许云德和义务财政陈长生。在组织结构方面,乐团设有团长和副团长各一人,下设义务秘书和助理秘书、义务财政和助理财政、审计和监督等。1909年之后还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委员会人数在4至6人之间。

但他们的洋名很特殊,通常将中文姓名的前两个字缩写,第三个字则改用一个同一字母的英文姓氏,作为他们的姓(surname 或last name)。例如:

中文名(方言拼法) 英文名
Lim Kian Hock(林廷福) L. K. Hickey
Seet Hock Seng S.H. Stanley
Tan Boon Kiat T.B. King
Chua Sim Ghee C.S. Gordon
Oh Jit Seng O.J. Simpson

在这些演出活动中,康沃尔乐团表现出了高超的演艺水平。乐团中几乎每一位成员都能唱一首好歌,乐团成员还精通小提琴、吉他、长笛或班卓琴等一种或多种乐器。而在实际演出中,比如在邱丕顺儿子的婚礼上及1906年在许云德府邸举办的新年晚宴上,乐团成员们也确实呈献出多才多艺的表演。除了演奏音乐、演唱英文滑稽歌曲之外,他们还能为宾客们随兴起舞。

康沃尔乐团也参加公开的演出,尤其是各类庆典和音乐会或剧场演出,包括1905年在市议会举办的乐团周年庆音乐会,1906年元旦新年欢庆节,同年2月华社花灯游行,在马六甲和吉隆坡的公开演出,日本电影公司主办的电影节,剧场《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节目上演出、乐团五周年庆音乐会,1910年新加坡华人女子学校在维多利亚剧院的演出,以及1911年为庆祝英皇加冕的音乐会。

值得注意的是,许云德和康沃尔乐团的财政陈长生,也都是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的会员。除了对英国的统治表示认同以及一些成员对中国的革命活动予以响应外,康沃尔乐团对于新加坡华人女子的平权观念及社交活动也有所影响。

而1911年5月的音乐会则是为了向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献礼。康沃尔乐团积极参加海峡华人社会欢迎英王室莅临的活动及积极响应英国王室的庆典活动,不难看出其成员对于英国统治者的亲近态度。

新加坡历史上的胎印

作为新加坡音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康沃尔乐团——这个由家境富裕和喜爱音乐的年轻土生华人组成的业余音乐俱乐部,在其短暂存在的14年间,既自娱娱人,也对现实社会和政治氛围做出积极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康沃尔乐团不是昙花一现的流星,而是烙印在新加坡历史上的胎记,一个与时代脉搏和气息相呼应的胎印。

康沃尔乐团最常见的活动是被邀请到私人宴会上去演出。这些私人宴会名目繁多,包括婚宴、新年晚宴、生日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等。例如这个乐团就曾受富商王文达之邀,为其祖母的寿宴会上助兴。

由年轻海峡华人组成

无论是有意引导,还是高水平的演奏带来的意外效果,康沃尔乐团的社会活动和公开演出,似乎对华人女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她们勇于走出家门,比以前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之中。

演艺高超的业余者

这个乐团取名“康沃尔”,据说是因为团员大部分住在康沃尔街或其附近,而且这个洋名也符合他们的西派作风。因为他们表演的都是西乐和西洋歌曲。

他们在演艺活动中展现出的多种才能及高超艺术水平,受到了土生华人社会乃至本地欧洲人社会的一致赞誉,使他们成为新加坡历史上的一块音乐奇葩。而身处20世纪初期深受英、中两国影响的海峡殖民地,康沃尔乐团成员并未一味沉溺在艺术世界之中,而是对现实社会和政治氛围同样的关心和积极的回应。

投入社会与关心政治

不论是宴会的主人或在场的宾客,都对康沃尔乐团成员们的艺术水平给予高度的赞誉。一个日本电影公司的老板就曾在报上对康沃尔乐团在其所举办的公开活动中的精彩演出表示赞赏和感谢。1906年在加东海景酒店(Seaview Hotel)经理A. J. de Souza等人举办的晚宴上,康沃尔乐团的表演技惊四座,即使在众多欧洲宾客面前亦不遑多让,有宾客甚至公开赞扬康沃尔乐团的演奏为晚宴带来了欢悦气氛。

在此意义上,康沃尔乐团不是昙花一现的流星,而是烙印在新加坡历史上的胎记,一个与时代脉搏和气息相呼应的胎印。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另一方面,1908年10月新加坡一家英文报报道一件“剃发易服”的活动也折射出康沃尔乐团对于社会变革的热切关注。该报道称,一群年轻的华人,包括康沃尔乐团的成员聚集在一栋别墅(Orange Villa),见证康沃尔乐团的义务秘书许云德剪去象征对中国的满清统治者臣服的辫子,并换上完全西式的服装。

作为新加坡音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康沃尔乐团——这个由家境富裕和喜爱音乐的年轻土生华人组成的业余音乐俱乐部,在其短暂存在的14年间,积极参与各类私人宴会及公开活动的演出,可谓自娱娱人。

曾有新闻媒体追述康沃尔乐团昔日的盛况时,提及乐团“演出常常座无虚席,他们的管弦乐受到高度赞誉,不仅在新加坡极受欢迎,甚至在吉隆坡和马六甲表演时也赢得众多的掌声”。言辞之间对新加坡曾出现过如此杰出的土生华人乐团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些公开演出的活动中,有两项活动特别引人瞩目,都与当时统治新加坡的英国王室有关。

对英国,康沃尔乐团展现出海峡华人一贯亲英态度;对中国,乐团一些成员关怀政治革命,甚至直接加入同盟会;而对新加坡本邦,他们更以自身演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帮助了一部分华人女性走出厅房,参与社会活动。

在1905年11月康沃尔乐团举行成立一周年庆祝音乐会上,几乎半个会场的观众都是此前几乎不参与公共娱乐活动的华人女性。而在1909年乐团五周年庆祝音乐会上,也可看到一些华人女性出现在宾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