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实里达,也是一个种族的名称。实里达人,被俗称为“海人”,我们这个移民社会真正的原住民。
我一边读着,一边由衷感激马来作家依沙·卡马里的写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友族生涯变迁,了解友族心灵悸动的窗口。在小说里我还看到本岛北部实里达、义顺、忠邦一带地貌剧变,得到超出文学范畴的收获。
剌哇四处迁徙,从河口到陆地,从乌蓬舟到搭房子定居,一家人的际遇投射了时代、区域、国家的演变。
我们这块土地100多年来,变化可说是翻天覆地。当我展读《剌哇 白礁岛悲剧》时,就像在翻阅一页沧桑巨变的风土志。在书中“实里达”这三个字眼不断地出现。可是,书里的“实里达”,却是和我,和你,所知道的实里达差异太多了。
而在书里的实里达,却首先是一条原生态的河流,是一片广袤的红树林沼泽地。那里长着一丛丛棕榈树、红树、孟光树、白千层、各种各样野藤,以及萤火虫喜欢栖息的海桑树,在夜晚像圣诞树一样闪闪发光……
小说《剌哇 白礁岛悲剧》于10月23日,由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主办,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发布和推介礼。原著是本土马来作家依沙卡马里的马来文长篇小说,本地知名马来文翻译家陈妙华女士把它翻译为华文出版。
了解马来文学从这书开始
文学花开
当我从书本里接触到实里达人、加冷人、武吉士人、爪哇人、巴维安人……他们并非都是来自廖内的马来人,知道了实里达人甚至并不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以船为家,他们只向自然索取足够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质,他们追求的是心灵的安详宁静……
书本让我进入一片近在咫尺的异域。书里剌哇最喜欢唱一首《乌蓬舟之歌》
那是另一个空间,另一个时间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剌哇。他是一个实里达人。
也要感谢妙华姐的翻译,没有她的劳动,许多如我一般的华文读者,是不可能发现这本著作,并把它放到书桌上的。
实里达河波浪为你摇曳
《剌哇 白礁岛悲剧》封面有一条船,正划向一幅旧地图。这条船就是书中频频出现的乌篷舟。这张地图却是半个世纪前的地图,印在一方作为旅游纪念品的手帕上。地图上的实里达,是河流不是蓄水池。
一条海峡故事开讲……
我们都有马来邻居,他们热情友善,见面彼此点头招呼,用英语问好。此外,我们互相了解的并不多。
今天的实里达是岛国主要的蓄水池之一。水面碧绿宽广,岸堤开满灿烂的紫红色的三角梅。朝阳升起,雾气氤氲,那些枕在水面上的层层叠叠的丛林,让人畅快地吸纳山野清新的气息。
实里达的多种含义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还未涉猎本地马来作家的任何作品,那么,就请从这本开始。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阅读,由此走近岛国一段并不遥远的地方史,走近那些原以为千人一面的友善的邻居。我们也会由此,因熟稔而亲近,而对乡土更添情愫。
你生在乌蓬舟摇篮里
桨儿划向广阔河口
我联想到有人说马来人懒散,很可能不仅是一种亵渎,还是对其生活哲学的误解。透过剌哇,书本写出实里达人的理想:“自然界有足够的资源供大家使用。没必要互相争夺。17条河沿岸乡村居住着各族群和各阶层人士。它们的河水都流入海峡。而海峡正是一条纽带,象征人类最终都将集中到一个生活圈,即使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源头。”
我被书本吸引着,跟随着剌哇的乌蓬舟,在那一大片曲曲折折的水域行进,跟着剌哇成长,歌唱,迁徙,忧伤 ……从青年进入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