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或是性本恶,是一个辩不完的哲学论题。善恶的天平是存在人的内心里,一直保持在平衡状态,也一直在内心对抗斗争。就因为人有良知,能知是非,有向善之心,才能够凭着本身的意志力和理智去掌控善恶的决定,克制恶念。而后天的因素,如生活环境、道德教育,伦理信仰亦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善良或邪恶,是可以转变的。怕的是邪恶偏向一方,习惯成自然,一时不能转变回来。而且善恶往往就是在一转念、刹那间所决定!一念之差为恶,则会铸成大错。
随着年龄增长,有了不同人生的体验和阅历,有了不同的人生观。重温旧书,所谓温故而知新,我慢慢理解到作者所要传达的寓意:人是拥有善良与邪恶双重性格的。那是与生俱来,矛盾地共存的两种相对性格。但是没有先天善良,或是邪恶本性单独存在。
年少时阅读这本虚构情节的科幻小说,觉得神奇。好希望也能有一种药,能让自己服用后,变成“超人”,威力无边,行善济世,扬名天下。那时候,我还不明白此书的意旨。
《杰克尔医生和海德先生奇案》(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是念中学时老师指定阅读的一部世界名著。该书作者是苏格兰作家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善恶在一念之间,是行善还是作恶,就要问自己的内心。不过在善恶抉择面前,一个人若心存怨恨,会很容易将决定偏向邪恶,改变局面。故此人的邪恶念头初起时,务须警惕自己:这样做真的对吗?邪恶的后果又会如何?谁会受到伤害最深?一个人的理智和觉醒,他的人生观与多面向的思考,最终会影响是善是恶的结果。一念之间的决定,悬崖勒马,无疑也会影响到很多人;而心生怜悯,也是一转念而决定的。禅宗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小说人物杰克尔医生,是位有爱心的良医。他调制了一种药物,服用后能够把自己改变为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人:一个是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另一个则是邪恶凶险的海德先生。他再次服药,就可以还原为杰克尔医生。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变得更邪恶,一发不能收,服了药还不能还原原来的自己。忏悔之余,他服毒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