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插鼻胃管是暂时性做法,是为了喂食及喂药时不使呛到,倒入气管,造成致命的肺感染。导致母子之间的矛盾,是因为她对病重(seriously ill)和病危(terminally ill),以及对基本护理(nursing care)和重病加护护理(intensive care)及抢救(resuscitation)的概念认识不够。

一个有名望的家庭,就因为插鼻胃管这事引起家庭纠纷。丈夫病重,妻子说丈夫在神志清醒时,曾有明确交代,在病危时不接受侵入式治疗,包括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而儿女们听从医生专业解释后,接受插鼻胃管的建议,导致双方产生龃龉。

很多国家允许人民预先签下不要抢救DNR(Do Not Resuscitate)的指示,就是在弥留之际,当呼吸及心脏停止,生命无望时放弃抢救。这是事前选择的医疗指示。不要抢救是不让病危病人以加长痛苦来换取短暂生命的延长,让他在很肃穆的环境,和家人围视下,有尊严地安然离开世界,才是仁慈的做法。

美国医生E. L. Trudeau墓志铭上写的“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大意是有时候能够治愈病人,但应该时常缓解病人的痛楚,不过要时刻关怀病人,让他们感到舒适。让病重的病人获得应有的尊重,让他们享有作为人的尊严。

病重患者一旦病危,无望生存,呼吸停止,心律紊乱异常和停顿,就得考虑是否需要抢救,如插气管,体外心脏按压复苏术,或是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等,折腾一番,才让病者离去。

所以重病病人也应该获得很好的基本护理,确保病人身体清洁,不发出异味,保护皮肤完整无损,防止长出褥疮。同时也要施予适当的物理治疗,不使肢体僵硬。插入鼻胃管是让病人获得营养与足够水分,避免脱水。如果刻意放弃给予还有自主呼吸与心跳的病重患者基本护理,就无异是毁灭生命。

失智老人中风,陷入瘫痪、神志不清,无法饮咽,日常生活盥漱便溺亦不能自顾,造成家人承受很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故当病人病久不愈,无望复原,亦不知自己存在,病情日益走下坡时,家人会想到放弃治疗,不要让病人用插鼻胃管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