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

母亲那个年代的妇女,似乎都会“女红”,如果有嫁娶,女方多半会有一架针车作为嫁妆。母亲的那架针车是上海蝴蝶牌,算是当时的一个“名牌”吧!至于我,在搬离老家时,也要了母亲的针车和一个父母亲南来新加坡时的木箱子行李。

母亲是在2008年5月离开我们的,不知不觉,已经九个年头。

从资料中得知百家被是早期社会的一种习俗,据说当家中的初生小孩满100天时,父母亲就会到各家各户或亲朋好友家中拜访,以收集一些布料。为的是要用这些布头给孩子缝制一件带着不同家庭祝福的“百纳被”。

在我们那个物质不是太丰富和没有购物商场的年代,除了富人,老百姓是不可能随时去买新衣服的。一件衣服肯定是从最大的孩子传给最小的孩子,直到无法再循环为止。那些年,母亲给我们姐妹缝制好多漂亮的衣服,各式各样的蕾丝、蝴蝶结,长裙短裙,工人装等等,羡煞许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偶尔翻看童年的照片,总是非常怀念那段美好时光。

母亲的裁缝手艺都是自学的,没有书本没有网络也没有人教,但是从她手里缝制出来的,无论是衣服还是被子,都是极其漂亮的。 我自己也曾尝试做一条给最小的侄女,但是眼高手低又不愿做简单的图案,只看中八角形的花朵图案,加上针车又坏了,可想而知,这耗时耗力一针一线缝制的布块,到现在还没缝好!而小侄女已经3岁了!

大哥搬家,搜出了好几条母亲生前缝制的百家被。我们家有六个女儿,每个女儿都有一条母亲亲手缝制的百家被。远在渥太华的姐姐,离开新加坡时也不忘拿走她那条。

欣慰的是现在有不少年轻女子喜欢这类拼布布艺,市面上也有许多辅助工具,而拼布不再局限于缝制成被子了,各种包包、墙壁挂饰应运而生。一直认为,凡是手艺,都带有温暖和纪念价值。

因为缝制衣服,裁剪后总会留下许多布头,母亲于是收集起来裁裁剪剪,将布碎裁成大小不同形状的小布块,然后拼凑成不同图案和花式再缝制起来。最后再用一块舒适亲肤的棉布作为里子,将里外两面缝合,就成为一张温暖的百纳被了。除了那些布碎,一些无法再循环的旧衣服也都让她剪下布块缝制成百纳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