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粤语,鸡的谐音组成的词句更多,大家熟知的有:走鸡、偷鸡、斗鸡眼、静鸡鸡、鸡手鸭脚……啊,要是再“鸡啄唔断”(唠叨之意),唯恐会被当成是“噪音”,那还得了!

新春友聚,大摆龙门,又扯到鸡身上。

斩鸡头誓言是:“清心直说,并无虚言。若有虚言,有如此鸡。”言罢,手起刀落,鸡头落地,鸡血四溅,于是宣誓如仪,斩的都是司晨啼唤世人起身的雄鸡。

因此,大年初一曾经被称是“鸡日”。人类是第七天才造出来的,故初七为“人日”。自视万物之灵的人类,岂能屈居鸡之下?因此,愤而斩之,恨而食之!

鸡之形象为何每况愈下?想必跟人太过亲近,三十六道板斧已识穿,神话色彩的外衣,自然脱了个精光。何况,古时传闻,女娲造万物,第一天用泥巴捏出的是鸡,

由此可见,鸡在古时的“崇高”地位和形象,足以跟古罗马的“天秤女神”分庭抗礼。两者最大分别是:鸡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最终却被时代淘汰。“天秤女神”则高高在上,即便蒙眼,仍深受司法界崇拜和尊重。

退休高龄警官说,五六十年代,斩鸡头发誓之事,在新加坡也发生过。那时民风淳朴,旧习未除,一般市民忌讳上公堂;一有纠纷,动辄到寺庙斩鸡头发誓,表明心迹。除了叫长辈主持仪式,有时还拨电到警署要警官作证,令人啼笑皆非。

对文字工作者而言,鸡是个“好帮手”;有关鸡的成语、俗语和典故,不胜枚举,丰富了中文的表现力。例如,鸡年谐音的祝贺字句并不少,配搭的字以“机”和“吉”为主。

随手拈来计有:生机勃勃、当机立断、临机应变、神机妙算,伺机待发、见机行事、吉人天相、大吉大利、吉星高照,逢凶化吉以及吉庆有余等等。

英国官员写的《香港法庭史》,当中一段记载,昔日香港法庭确实有如此令人不解的发誓方式,那是依据海峡殖民地政府1890年修正海峡法例的“见证法”。其法例规定:只要原告和被告双方同意,原告肯依据中国乡下传统到庙里上香,斩鸡头在神前发誓,则可依双方所述来判案。

hoyuenricky@gmail.com

70年代初入报界,我接过斩鸡头发誓,邀记者现场作证和采访的电话,因有另一大案错过。几天前,翻阅旧报章找资料,发现直到90年代,在邻国一些乡镇里,此风仍在。斩鸡头发誓者,不只是平民百姓,连政客殷商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