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岁月沧桑,直到生母过世后,落户新加坡的生父曾到中国与她团聚。她内省自己的人生岁月,感恩惜福有幸得到养父在成长岁月所给予的言教和身教,让她受教受用不浅。但是,折腾她的心灵疙瘩是她得付出的成长之代价。
我在中国工作时,认识一位大姐大,是京城国企长驻地方上的招待所主任,名片上的名字叫X娅X。我对“娅”字产生敏感,直觉告诉我背后隐藏着故事,彼此熟络之后,在茶余饭后听她讲起家世背景的故事。
当年漂洋过海到印度尼西亚落脚的父母,在当地生儿育女,她年幼时,父母将她过继给虽已婚但久不孕的姑姑。其姓名除了冠上姑丈的姓氏,姓名中间的字乃华人识别辈分的字,亲姐妹都一样。之后,姑姑也生育了弟妹。养父是印尼华裔,吃得开,对她宠爱有加。长大成年时,正值中国红火朝天之际,她随大势所趋受到感召,乘船回去建设祖国。
我家兄弟含五弟在内共八个,感情不错,农历新年会聚在一起做酒国英雄。当时,年纪少者已达知天命之年,年纪长者已达耳顺之年,三杯下肚后,无所不谈,我才听到类似的心灵疙瘩亦曾发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五弟身上,顿时叫我哑然无语。
这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大脑神经,因为我有个五弟,尚在襁褓中就过继给只有一女的三姨,虽不是富贵人家, 但他小时候裤袋里的零用钱总是比我充裕,我爱看的一套套公仔故事书,都是从他那儿转手过来的。
心生疙瘩,没特效药,一来需要时间,二来更需要慧根,方能祛之。此外,常人常以“想当然耳”的常理去理解世间事物,殊不知常会带着盲点和成见,导致偏差,甚至是误判。
客串篇
她在养父之家虽说不愁吃穿受教育 ,但在幼小的心灵中有个疙瘩,纠结着生父生母为何偏偏选中她送给别人,所以她在中国重启生活新篇章时,便自作主张将名字中间的字改为“娅”,自嘲是哑巴一个,完全没有话语权,更不用说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