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狮声》在1930年代与《晨星》共同推动战前新加坡华文文学,是新加坡早期重要的文学副刊。

李铁民编辑《狮声》至第89期,便到中国考察,由连啸鸥接任。第150期,李铁民接回编辑工作,一直到1935年,才由李紫凤顶替。

1895年出生的李铁民,战前曾担任过陈嘉庚的秘书。然而,他有更多时间投入在编辑工作。如在1926至1927年间担任开启新加坡小报盛况的《消闲钟》三日刊的编辑。随后到《南洋商报》办副刊《晓风》,后来中国稿件激增,于是《晓风》专刊外地稿件,《狮声》则收入本地文稿。

李铁民编辑《狮声》时期,收入较多的杂文。其中,也有几次文学讨论与争论,如废名写的关于地方作家问题的争论。

李铁民负责《狮声》,也提出《狮声》的两层意义。一、他认为“吾中华民族之力国于世界也”,在历史、文化、土地等有“崇高博大之物质”,因此是“百兽中一庞然雄伟之雄狮也”。二、“考新加坡之取名”,因为“本刊发刊斯土,关系密切之不待言”。

除了推出两个“反侵略文学专号”,也有许多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栏目,如《救亡动态》《抗战中的妇女问题》等。

李铁民在1933年以“半鳏”为笔名,在《南洋商报》推出一份重要的文艺副刊《狮声》。《狮声》办了九年,出版约1000期,是战前新马华文文学的重要刊物。

新华文学小辞典

(此系列完)

李紫凤强调文艺副刊要有社会与时代使命,因此,《狮声》的文稿题材甚广,收入许多批评时事的文章,也开启几场论争(包括李紫凤本人参与),如“关于几个副刊”“青年的烦闷与出路”等。

王纪元是《狮声》的最后一任编辑,他在1940年随胡愈之到新加坡,同年接管编辑《狮声》。王纪元开始时面对“稿荒”的问题,于是写了《今后的狮声》,重新提出编辑方针,主张收入活泼有益的文字,文章主题渐综合化,固定周三出版。写作者反应热烈,《狮声》曾扩大为四分三版,甚至改为每日出刊(除星期天)。其中,在推广反侵略文学方面,《狮声》也成为书写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