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玩家思考宇宙世界
或许太空生活还不够科幻,从2015年开始公开让玩家试玩的《宇宙沙盒2》,则鼓励玩家去设计一整个银河系。模拟星球的碰撞,观看黑洞的引爆,甚至于去思考、实验从未想象过的天体结构。游戏十分严谨,速度、质量、密度等精密刻度都是可控参数,即便是刘慈欣笔下的三体问题,也能在游戏中让玩家亲自推演、实验。然而,玩家也会发现,若想如愿打造出一个平衡而又运转流畅的银河系,实在难胜登天。
回看美国总统里根在1983年的冷战时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那个年代至今,衍生出了种种星际战争题材的电影和游戏。但相比之下,当下的游戏领域掀起的新风潮,则是一个“宇宙重建”的纪元。(是的,宇宙受够了。)
猜想宇宙,不见得只是科学家的把戏。电影导演斯坦利·库柏力克(Stanley Kubrick ),用镜头特效、模型打造星海和太空站,于是有了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科幻作家刘慈欣,编写宇宙模拟软件,运算出了10万光年半径内,上万文明的演化,于是有了2006年连载的《三体》小说。
特斯拉CEO,SpaceX创办人伊隆·马斯克(Elon Reeve Musk)也在今年的游戏展销会“E3 2019”现身。他打趣地说,许多他聘请的航空专才其实都来自游戏软件领域。换句话说,宇宙和游戏的问题,或许距离不太远。
然而,玩家的热力追捧也须归功于两种类型游戏的趋见成熟:其一、“模拟器”(Simulation)游戏,以游戏来仿真人类的现实环境,包括《飞行模拟器》《火车模拟器》《城市模拟器》等等;其二、“沙盒”(Sandbox)游戏,为玩家制造一个完全自由开拓,自由创造的空间,任由玩家去探索游戏的边界,包括《我的世界》(Minecraft)《模拟人生》(The Sims)等等。
无论是2016年发布的宇宙探索游戏《无人深空》(No Man's Sky),又或是今年2月发布的《太空工程师》(Space Engineers),广袤的宇宙秘境都被设计成了可以探索、开耕、锻造、重建的空间。
游戏新风潮——宇宙重建
这类宇宙游戏拥抱浩瀚和孤独,正如电影《火星任务》(The Martian)的主人翁在火星上利用仅有的资源,在火星土壤中种植马铃薯幼苗一样,具有挑战未知的魅力。
宇宙模拟游戏在两者相结合之下,让玩家好比宇宙中的遗孤,漫无目的,但也正因如此,人们可以大胆地想象、搭建自己的宇宙世界,有那么一点“幻作科时,科亦幻”。但更令人遐想的是,许多未来的,超现实的,几万光年以外的问题,竟然可以由玩家来思考,解决。
不得不说,在人类征服宇宙之前,我们已靠想象力摧毁了宇宙无数遍。而随着硬科幻从小众文化迈向大众视野,宇宙模拟游戏正在逐渐升温。
《无人深空》鼓励玩家在星际流浪,好比一个拾荒人,开挖无数星球的矿物资源,从而建立其自己的一片家园。而在《太空工程师》,玩家更像是加入了一项工程实验,任何物质都可以分解、拆卸,玩家也能解锁新蓝图,为自己搭建一艘自己订制的星际飞船。在这种探索与创造中,打破太空的孤寂和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