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漫威电影的成功,其实都要归功于诉说英雄的缘起。以小罗伯特唐尼在2008年出演的《钢铁侠》为例,他成为英雄的坎坷和牺牲是打动人心的,并且为该系列所有的起源电影定调,成为了可以不断复制的蓝本。
华语科幻片元年
英雄面目已模糊
阿单周记
“End Game”是终局,也是残局。阿单认为,这正是影坛重新思考“故事”与“特效”比重的转捩点。
然而缘起之后,英雄故事却找不到出路,越来越扁平。一旦没有了特效光环,镜头、语言、人物都立不起来,导致所有人都在等待高潮来临,但高潮仅是特效的叠加。
反观华语电影,特效挂帅的风潮已从西边刮向东边。今年年头上映的《流浪地球》,以及即将上映的《上海堡垒》《明日战记》等科幻电影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因此也有人说今年是华语科幻片元年。但阿单希望,除了特效、明星、灾难,华语电影能有所警觉,把故事说好,而不只是表演视觉杂技。
(卞和/文)
电影是技术,也是艺术。但自从人们开始习惯迈克尔贝《变形金刚》(2007年)系列大开大合的特效震撼之后,愿意像克里斯多夫诺兰《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年)那样用心雕琢故事的英雄电影反而成为了异数。出自该电影的金句“我们需要英雄,但我们却不配拥有英雄”,过了11年仍然被铭记、传颂,但近年来的漫威英雄电影,什么也没有留下。
或许在记忆深处,阿单对“英雄”“侠”的想象总是摆不脱过去华语片中的武侠身影,尤其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在爱恨情仇交织的江湖故事里,交战于心,刀下留情。但在如今的影院里,武侠已经灭迹,英雄的面目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谈论英雄,总能让人满腔热血。阿单心里也住着一个长不大的男孩,爱追超级英雄大片。然而阿单觉得,电影里的侠情越来越少,反倒是后期效果的炫技越来越抢镜。正如钢铁侠的盔甲从最初笨拙的马克一号,逐年更替至马克LXXXV型号,有了更多华丽的装备和功能,英雄的镜头却反不如盔甲多(讽刺的是,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钢铁侠其实是该系列中最立体的英雄人物)。
“特效挂帅”是近年来超级英雄大片的大潮,虽然成就了主演的英姿,但留给人物,留给故事的时间太少了。
漫威为观众铺了11年的棋局,今年这群老英雄们卸甲收盘。阿单无论和哪个朋友聊天,都会反复回到“End Game”(终局)这个话题。一个时代翻篇了,若不买张电影票,似乎这步棋就败在了我们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