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考试,我个人没有太多恐怖故事可以分享,压力最大的时候,是两周内要完成23小时的评估,脑子都塞爆了。也许我比较例外,高考之前我已经通过大学面试,也就没有把考试当成孤注一掷的生命线,我的动力全在证明自己到底能做到多好。
我觉得大众对名校的迷思造成人们过于重视考试。澳大利亚有八所名校,学术成绩优异才能入学,但据我观察,澳大利亚职场上并不追求名校,看的还是你学了什么技能。
职业:补习教师
新闻背景
年龄:27岁
大学主修化学,毕业后在莱佛士初院任教,之后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政策部担任高级主任,也在其他中学、初院教过书。三年前自立门户,创办补习中心。
教育部一直希望扩大学习范围,往非学术领域发展。这个方向很好,问题是非学术课程和活动由谁主导?其实是没有受过足够相关培训的教师。但这些教师最初会受聘,是因为他们的学术能力。教师一旦不能专注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考试准备不足,结果压力更大。
此外,为减轻过度的竞争,学生的成绩册不会再反映班级和年级名次,同届学生最高与最低分等资料。
山口瑛美香 Yamaguchi Emika
从明年起,我国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无须参加考试与计分测验,中一学生不必参加年中考试,年底考试保留。校方会通过课堂作业、活动和小测试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各校会在2020年至2021年分阶段,让小三、小五和中三这些属于学习过渡阶段的学生免考年中考试,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适应新科目与更高的要求。
日本人
总的来说,一般学生越来越明白全国考试的重要,他们的目标是考进本地大学或成为奖学金得主。在本地,优秀的考试成绩肯定能开启更多“大门”,特别是某些重视文凭和学位的行业。我国经济不够多元,较不注重学术能力的职业,难以蓬勃发展。
年龄:22岁
无论温书时间长短,考试都会让我非常紧张,可能是我的个性作祟吧。
在缅甸,考试成绩优秀并不能担保踏入社会时,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更何况缅甸好多大学生都是被迫选择专业,大部分年轻人也没思考要上哪所大学,而是高中毕业后按自己的成绩去报读,所以最终念的学科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因为如此,许多缅甸学生不会在学习上付出太多心思,因为他们知道毕业后的工作将和自己的专业无关,只怀着“能够毕业就好”的心态。
@比起我求学时候,现在的考试给学生带来更大压力。过去的考题比较直接,现在须靠背书的答案比较少,多了分析和推测类考题,难度更高。
职业:大学生
缅甸人
考试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检讨自己的能力,再接再厉。问题是我们的社会不习惯给予“第二次机会”,学生留级往往会被歧视。其实,留级没有什么不好或不对,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可能在不同时候达到最成熟的水平。
职业:华文教师
考试是衡量学生理解程度及教师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学生和老师都应通过考试改善自己的态度和学习。要有所进步,就必须提出意见,也要自我反省。
具体来说,四次考试中的其中两次考试是单人考试;另外两次是四人一组考试。四人一组考试是指每组只有一份试卷,由一人填写答案,另外三人帮忙想答案。每个组由四个不同水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所组成。学生若是在单人考试中不及格,可利用团队考试中的分数“帮助”他,不及格的学生得接受老师们的强化培训。这样的考试制度受到较多学生欢迎,考试压力也没有以前的大。
年龄:35岁
年龄:30岁
澳大利亚人也许比较幸运,各行各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算太悬殊,个别行业都能让人达到相当舒适的生活。所以我不相信学业成绩是追求梦想的前提,当然不同梦想有不同追求的方式。
全国考试没有更动,其实合情合理。全国考试按照学生的学业表现来排名,这仍旧是找出每个学年最优秀的学生最公平,也最有效的方法。学业成绩和工作态度,以及表现也有相当紧密的关系。
@自2017年起,缅甸考试制度有所改变,学前班和一年级学生无须参加考试。然而,大部分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学生家长仍抱持传统观念,认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真正有效衡量学生成绩。至于二年级至十年级学生,一年须参加四次考试,分别在每年的7月、10月、12月及隔年2月。
如果我想从事学术研究,我自然会把心思放在学业成绩上。如果学子打算进入创意圈子,如时装设计或建筑师,那要求的就不只是学业成绩。
陈凤兰
@大部分日本学生都不喜欢考试,因为一般考试都很枯燥,而且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不过,因为考试成绩会影响入读的学府和就职机会,对前途有一定影响,所以大家都会尽力备考。
无论考试制度多精良,它显然过度受到重视,至少对某阶层人士而言。我发现一般是中产阶级最关心考试,人们认为某种生活状态代表成功,只有进入顶尖大学才能达致成功。大家都有焦虑,希望能比父母辈过得富裕。
陈进展
在缅甸,评分制不再以分数计算,而改为A、B、C、D等级。另外,缅甸学校使用的教材经过多次改编,致力把以前死记硬背的教学制度,改为较有效的教学制度。
原籍日本京都,目前主修英文教育,念书之余也在补习中心教书,希望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
Callan Howell-Pavia
出生于缅甸,小学和初中在名叫“旺邦”的小城市念书;高中时到仰光念书,之后进入仰光外国语大学念中文系。毕业后在仰光一座寺庙担任中文老师,同时积极参加各类中文比赛,并通过比赛到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在缅甸仰光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孔子课堂教书,担任班主任。
职业:从事资讯科技业
我认为考试不一定是负面的东西,如果是自己喜欢的科目,考试其实是一种推动力。不过,如果是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备考就会特别费时、乏味。
考试经常与压力挂钩,特别是在学业竞争激烈的亚洲社会。各地年轻人如何看待考试?他们认为考试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的压力不只源自考试,家长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的家长普遍上教育程度较上一代高,收入也高,也更积极关心孩子的课业,有时可能弄巧成拙。和孩子的老师交流时,有些家长会显露“我懂得比你多”的姿态,其实这会给教师造成压力,对学生弊多于利。
某次的英文测验,每个部分都须在指定时间内作答。换言之,过了那段时间,就必须前进到下一个作答部分,而且就算有多余时间,也不能修改之前其他部分的答案,或回到前面的部分作答。因为这些时间限制,我无法自由安排作答时间,所以压力非常大。
我个人是比较支持考试的。虽然考试不能完全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但多少能掌握他的学习进度。我认为考试是测试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尤其年中考更是重要。通过年中考,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在学习上有哪些不足,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好加强学习。
为了减少学业压力,教育部宣布取消某些校内考试,但是造成学生最多压力的全国考试,包括决定学生能升上哪些中学,或进入哪些大学课程的考试,并没有更动。
若学校不实行考试制度,建议班主任或许可规定学生做相关的专题作业,老师们也可尽量在课堂上抽出时间,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
上大学的时候,我选择更多报告而非考试的科目,考试也就变得无关紧要。我像其他同侪,精于计算,只要能过关,比如一份考卷,五题里会两题就行。
新加坡人
澳大利亚人
@我想我的答案会受你的问题的出发点所局限。举例来说,历史科一旦用选择题的方式,就无法评判一个学生,而只是要求他死记硬背。作答题,比如要求学生阐述邓小平改革开放与六四事件的关系,让学生记得事件之余还能打开他们的思考。对我来说,精心设计的考试题目会是鉴定学生的好机制,但问题是怎样才算精心设计,这对教育者的要求很高。
我小时候还蛮喜欢考试的,或许是因为从小就比较在意考试分数,想要看到自己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我认为考试是最好的证明方式,所以我很乐意考试。
我认为考试不一定是负面的东西,如果是自己喜欢的科目,考试其实是一种推动力。——山口瑛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