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竹荪肝膏汤是在明神宗年代,有一位家厨为了他的年迈体弱员外不能咀嚼食物,特意想出一碗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菜肴。从此, 这道荤素合璧的“肝膏汤”流传下来,后来有些厨师还加入当时列为贡品的竹荪,以提升它的价值。从此汤鲜膏醇的竹荪肝膏汤一跃而成为川菜高级筵宴上的名贵汤类。

四川地区虽大,川菜却常以成都和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所用的调味品包含 “三椒”与 “三香”;以及郫县豆瓣酱、永川豆豉为次。四川人非常注重“鱼香”、“怪味”等的味道。 官家川菜更精细别致,刀功精细与摆盘设计决不输给淮扬菜。

爬了20多年格子,叶荣生决定放下墨笔,拾起铲子去寻根觅食谱。

竹荪(又名竹笙)肝膏汤代表了川菜四大清汤之一。年轻川菜师傅可能没听过此汤,在许多老师傅眼里它可算是一道功夫菜。

还有那碗清汤看似淡淡无奇,准备功夫决不马虎,像极西式的consomme。 清汤不仅是味道鲜美,而且清澈透明,色为浅茶色。煲制上汤所用原料有老母鸡、猪瘦肉、金华火腿、瑶柱、猪龙骨、鸡爪、冰糖、白胡椒粒、桂圆肉、生姜等。用中火煲6小时,再放入桂圆肉、冰糖继续煲2小时,最后过滤几次即可。

叶问根源

采用"花色蒸"技法

烹煮肝膏的方法采用了"花色蒸"技法; 利用中小火势和柔缓蒸气加热。在蒸制过程中,要在调节火候(采用“原气蒸”和“放气蒸”和多种技术措施才能保肝膏不走样,不变形,也是蒸法中最精细的做法。

在许多新加坡吃货眼里,川菜只有麻与辣两种味道。其实作为中国料理四大菜系的川菜当然没那么简单。相反川菜受到天时地利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采的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明末清初的几次战争也引进了汉族饮食习惯以形成现在川菜的基础。除了38种烹调方法,味道更有“七滋八味”之说,“七滋”指甜、酸、麻、辣、苦、香、咸;而“八味”即是鱼香、酸辣、椒麻、怪味、麻辣、红油、姜汁、家常等。

竹荪(又名竹笙)肝膏汤就是个好例子,它也代表了川菜四大清汤之一。现代的年轻川菜师傅可能没听过此汤,在许多老师傅眼里它可算是一道功夫菜 :先选鸡肝或鹅肝,用小锤捣碎,然后用绸布过滤,只取肝酱,整个过程都不许有一步差错。

调味品包含 “三椒”与 “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