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妈妈因为不是以“最自然”的含乳方式亲喂孩子而感觉压力,或自觉不足。这也是经常出现在各个哺乳相关面簿群体的讨论话题。
(中文Whatsapp:9117-8498)
妇女把握产后关键期建立乳汁生产,是成功哺乳的第一步。安微尼亚山医院育婴及哺乳问诊中心高级哺乳顾问兼经理江碧玉分享贴士:
·哺乳母亲支援团:6339-3558
有超过1万3000名成员的本地哺乳母亲支援团(Breastfeeding Mothers’Support Group,简称BMSG)主席赵依玲说,每个母亲都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不该有这样的想法。
·上产前预备班或哺乳工作坊预先准备。
不同功能设计的挤奶器
说到哺乳,大家不免想到婴儿依偎母亲怀里,直接吸吮母乳的画面。但实际上,每对初生儿和妈妈的状况不同,哺乳形式应该根据个别需要调整。专家和过来人分享,只要能让孩子喝上母乳,即使借助挤奶工具摄取母乳喂养宝宝,妈妈们便无需感到自责或不足。
有哺乳问题,可向谁求助?产后妈妈可回到医院的哺乳中心,联系自由业哺乳专家或拨以下本地哺乳支援团热线:
·Joyful Parenting支援团:6488-0286
儿童学习盒创办人朱佩恩(35岁)育有三个孩子,大女儿7岁、儿子5岁、小女儿三个月大,哺喂每个孩子的方式也都不一样。她分享,第一胎用含乳亲喂和挤奶方式;生下第二胎她已全职在家,主要含乳喂奶;刚出生的小女儿却因为患黄疸,她依照儿童专科医生的建议,哺乳的同时搭配奶粉。
哺乳第一胎时得同时使用十多件不同的挤奶和存奶产品,令曾毓文觉得耗时又累赘,促使她成立Hegen,推出一应俱全、方便使用的喂奶系统。比如,品牌挤奶器装母乳的瓶子,换上奶嘴头就能喂奶;手动(manual)挤奶器换上盖子和衔接硅质管,就能改装成电动挤奶器。
·只要在一起,尽可能让婴儿含乳亲喂,并使用正确哺乳技巧。
哺乳挑战因宝宝个性和健康而异
曾毓文忆述,首次哺乳最困难,“主要因为我缺乏经验,儿子又不耐烦,而且胃口很大。如果没能快快喝到奶,他会拉扯乳头,让我非常痛。这疼痛造成的压力以及没能好好哺喂影响了我的溢乳反射(milk let-down reflex),也连带影响乳汁品质和量。”
第二胎天生舌系带短缩(tongue tie),吸奶困难,让曾毓文烦躁、无助又内疚,怕孩子营养不足。而第三胎是早产婴,因为太小也不能好好含乳。“尽管我坚决要亲喂母乳,我却不能这么做。我只能用奶瓶确保他得到足够营养。尽管使用奶瓶,我只喂孩子们喝母乳。”
·住院时与婴儿同房,婴儿有需要就哺喂。
虽然社会对哺乳的意识已提高,也广泛相信其益处,但大环境在帮助和鼓励妈妈持续哺乳这方面,还未跟上。赵依玲认为,无论含乳亲喂或间接哺喂,甚至一些妈妈因为健康或其他原因没法哺乳,用其他妈妈的乳汁哺喂,都算哺乳。
新手妈妈哺乳压力大
她认为,哺乳在身心上都是挑战,妈妈们应该更通融自己,给多些时间,让自己适应,也让宝宝学如何有效吸吮。“如果得选择,妈妈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只有身心健康,才能以最好的方式照顾宝宝。不管选择哺乳或喂奶瓶,孩子依然会爱你。这是无法衡量的福气!”
把握产后关键期生产乳汁
提倡哺乳的今天,能否有足够母乳哺喂成许多妈妈的压力源。曾毓文说:“有时候,一些妈妈无能为力,我们不该为此自责。新手妈妈质疑自己和感到焦虑,尤其对于能否有足够母乳供应,这是普遍的。”她创办喂奶品牌公司经常办研讨会帮助妈妈们,分享哺乳贴士。
“很多人得到‘继续尝试,会越来越好’或‘只要含乳,奶量就会来’这类建议。虽然这大体上是真的,却无法缓解妈妈们当下的恐惧。如果没法哺乳的妈妈有更严重的问题,这还会危害婴儿健康。所以我尽量告诉朋友,先尝试哺乳,有必要就找哺乳顾问。如果你真的没办法,也完全没关系!喂奶粉不是羞愧或令人惭愧的事。重要是喂好孩子,不让他缺水,能好好成长。”
本地喂奶用品品牌Hegen的创办人兼总裁曾毓文除了是职业女性,还是四个孩子的妈。她的孩子介于8岁至14岁,每次产后哺乳都遇不同挑战。“四个孩子的含乳方式不同,胃口也不同。我的三个儿子不像女儿能那么容易含乳(latch on),我就挤出母乳用奶瓶喂他们。”
曾毓文分享,她在2008年一度储存超过1500瓶180毫升装的母乳,收藏在四台冷藏库(deep freezer)和六台冰箱的冷冻柜。“我非常感恩能有这么健康的乳汁供应。我当时每四小时挤奶,一天下来可以累积多达20瓶150毫升至240毫升的母乳。家人非常支持且鼓励我,因为他们明白哺乳孩子对我而言有多重要。”她的孩子每人喝了至少两年母乳,小女儿则是三年。
曾毓文曾交替使用手动和电动挤奶器,前者方便旅游,尤其在长途飞行使用,后者方便快速。近年,见忙碌妈妈们对电动挤奶器的需求越来越高,曾毓文又推出极轻巧还附“放松”功能的PCTO电动挤奶器,除了挤奶还能舒缓身体酸痛与乳房肿胀。
许多本地母亲或许在认识曾毓文之前,先见识过她的惊人“产量”。网上流传一张她家中冰冻库的母乳存量,一瓶瓶母乳叠在一起排列着,犹如筑起一堵墙,不见尽头,成为许多本地妈妈的讨论话题,惊叹与羡慕之余,也好奇曾毓文如何做到。
“当妈妈不止于哺乳。除了含乳亲喂,还有很多方式与宝宝增进感情。”
朱佩恩同意,生第一胎后压力最大,她担心母乳不足,孩子没好好成长,所幸其他更有经验的妈妈和志愿团朋友给予鼓励和实用建议。她承认,面簿上的哺乳群体盛行是双刃剑,在支持新手妈妈哺乳的同时,也带来只能哺乳的压力。
·产后马上与婴儿有肌肤之亲,尽早哺乳。
所谓熟能生巧,曾毓文说:“当轮到女儿(第四胎)时,哺乳比开始时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