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数10万的人们为三餐温饱和血浓于水的亲情,长期在长堤上忍受着堵车烦扰和乌烟瘴气,两岸的交通不知何时何日才能得以改善,畅行无阻?希望这次扩建移民关卡能真正给两岸人民带来福音!

一般上,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周末或公共假日长堤的交通状况,常埋怨关卡交通拥堵,通关效率差,为什么数十年来从未见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过一道仅长四分之三公里的长堤,竟需两三个小时。农历新年就更不用说了。去年除夕凌晨开车回乡过年,车龙从武吉知马快速公路排起,车子龟速前进,单单出关已花了三小时,出关后车子继续堵在长堤上,最后共花五小时才真正通关。长途跋涉回到外子老家,年夜饭已快开始!

新柔长堤,这条连接新马两地的脐带,每天承载着数十万计的人们往返两岸。他们主要是从新山到新加坡的上班族和学生,还有到彼岸探访亲友或旅游的人士。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新加坡人到新山工作做生意,交通流量可谓有增无减。虽然双方移民关卡早在90年代已经翻新扩建,新山还建了弯桥,仍然不胜负荷。现在,新加坡政府已决定征用旧兀兰中心的土地,再次扩建移民关卡,以解缓交通拥堵的现象。

80年代初过关纪实

其实,在80年代初,长堤两岸的交通并不是这么繁忙。记得当年因故居新山彩虹花园,每天搭乘同事的车回新加坡兀兰一带教课,早上7时20分敲钟升旗礼,7时前出门就行了,只需20分钟车程。后来工作地点换到义顺一带,也只是提早到6时30分出发。但是,后来发现交通越来越拥堵,刚巧同事调去教下午班,没顺风车可乘,只能乘校车到兀兰,然后再转乘巴士,就必须提早到6时之前出发。在校车上,目睹小学生通关的情形,巴士司机的责任可重大了,学生一上车,必须先将护照交给跟车员。将到关卡时,司机会大喊“custom,custom”,把在巴士上睡觉的学童唤醒。到了关卡,跟车员下巴士分发护照,看着一个个学生拿着护照在关卡盖章,又在另一端让学生们上车。巴士过了长堤,来到兀兰关卡,司机又再大喊“custom,custom”,跟车员下巴士维持秩序。校车在另一端出口等学生上车,点算好人数,才开车陆续将学生送到兀兰及马西岭的各所学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有时巴士司机还会使出藤条来维持秩序呢!

其实,何止节日如此,即使在平日,一到上下班时间,车队也是源源不绝。若从马西岭组屋高楼窗口望过去,一条笔直的车龙淹没了整条长堤,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双向交通都拥堵,不是一条车龙,而是两条车龙!那些摩托车骑士们戴着不同颜色的头盔,骑着不同颜色的摩托,简直像是千军万马,势如破竹!摩托车声、汽车的汽笛声、重型罗厘及巴士的鸣笛声在叫嚣,此起彼落,不绝于耳。车辆排出的废气,一片迷蒙,还不时还飘来难闻的气味,令人作呕。汽车虽然困在车龙里寸步难移令人受尽煎熬,那些暴露在车龙的摩托车骑士“肉身”情况就更糟了,除了手要握紧车把,脚踩踏板,小心从身旁擦肩而过的车辆,忍受汽笛的噪音,更会吸入车辆排放出来的大量有毒恶臭废气,这肯定对他们的健康是一大祸害。 偶尔看到戴着口罩的,但大多数都是轻装上阵。他们为了赚取新币,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每天风雨不改两岸来回奔驰,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顾。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万丈高楼平地起;今日的繁荣,流淌着多少来自彼岸劳动人民的血和汗,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必须记上一笔!

兴建新关卡时,交通情况最为恶劣,只好起早摸黑,提早到凌晨5时之前出门搭校车,才能避开拥堵。等过了关卡到达兀兰,才去用早餐,用完早餐再转搭巴士去学校。往往去到学校,需站在校门口等校工上班来开门。回家时间,也尽量赶在傍晚5时大家放工之前。当然,碰到课外活动就没办法早回了。即使是这样的安排,有时还是免不了在长堤上遇到堵车。这时,我索性坐在位子上改作文。若没带作业,便跟着其他巴士乘客下车徒步过长堤。当时我想,我年纪已不轻,若再多十年,还能有精力像现在一样奔波,每天越过长堤工作吗?皇天不负苦心人,十年后我们全家迁徙新加坡,不需每天往返长堤两岸了。后来,马国连接长堤的弯桥建好,通关的道路变长了,乘客下车徒步就更加艰难了!谢天谢地,幸亏我已在新国定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