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明俐并不打算改变Fayth的营运模式,但会考虑是否要寻找其他的合作工厂,不过她说这不简单。她解释:“我们现在在中国的几家工厂已经很习惯Fayth的剪裁和服装尺码,要找一个新的工厂重新适应并不容易。即使我们在2月就找到工厂,最快也要等到一两个月后才能拿到货,因此也不是立即能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案。”

尽管经历了这次疫情,蔡慧萍暂时还没有到其他地区寻找新合作工厂的打算。她目前与中国大陆两家工厂、香港的一家工厂以及新加坡的一家工厂合作。她说:“很多布料都来自中国,所以无论我们把工厂设在哪里,如果买不到布料,始终还是会有阻碍。”

蔡慧萍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财务状况还可以让我们继续运作下去,但我不知道这个低销量的时期会持续多久。我们的全职职员大多数都在家办公,在阻断措施期间,我们如果接到可以运作的通知,就会到货仓去处理订单以及把衣服寄出去给顾客。”

针对消费者纷纷转向线上购物,谢丽燕副教授提醒,仅仅拥有在线业务是不足够的。若想真正抓住线上零售需求带来的机会,公司应该着力设计一个让消费者容易购物的网店,确保消费者从浏览、下单到收货的整个过程快速、方便且可靠。这么一来,消费者即使在疫情结束后,还会继续上他们的网站购物,从而提高该公司的竞争力。

已经营Neonmello五六年的蔡慧萍则说,货仓里的新款货源可以顶四至六周,所以农历新年期间,中国封城不至于会出现缺货的情况,当地的工厂不久后也复工,但因为她不能亲自到中国去,整个过程还是比疫情前冗长和复杂,以前从拿到新设计的衣服到推出市场只需要两周的预备时间,现在必须提早一个月预备。

面对种种问题,不同公司有不同对策。

在这个供需中断的危机里,商家应该趁机寻找外部环境的机会以及观察有可能的威胁,同时审查内部业务模型以找出其弱点和优势。在分析了外部和内部因素之后,公司才能够找出更具弹性的策略,以有效地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环境。

时装业订货时间加长

本地服装品牌Fayth同时经营线上和线下生意。随着政府宣布的防疫措施越来越严厉,三家实体店的生意一再下降。创办人颜明俐说:“在疫情开始前,店里一天打扫一次。疫情期间,我们还可以营业时,店员一天消毒三次,尤其是顾客常接触的东西,例如衣架和收银柜台。每一位顾客试穿完毕后我们也会消毒更衣间。”

自嘲“怕输”的卢姿在疫情初期就设想疫情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因此一早就订了很多材料,而且东西都在3月份陆陆续续抵达。尽管如此,这些材料最多也只能支撑两三个月,如果疫情持续,阻断措施一再延长,她得另想对策。

换言之,限制供应商数量可提高效率,但只依赖某一个国家的供应商确实有其风险,尤其当该国处于危机中。谢丽燕副教授说,一般公司都会意识到这两个相矛盾的问题都很重要,因此他们必须在两者间找到最佳的平衡,以便将危机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网上销量难弥补门市亏损

卢姿说:“我一般都从国外进口首饰的原材料,但现在想进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收到货。大部分的本地供应商,现在都不营业。即使真的有营业,材料选择有限。我也担心,因为很多小型首饰店都和本地供应商取货,如果太多人这么做,我们做出来的首饰可能会看起来很相似。”

本地时尚首饰网店SuperAttic的创办人卢姿以前从日本购买制作首饰的原材料时,一般能在下单后的三到七天内拿到货。可是,过去一个半月以来,她的金属原材料却迟迟未到。她从澳大利亚购买的原材料也一样,过了两三周仍不见踪影。

KF Channel的品牌与公关经理曹亦然说:“虽然我们已经有线上和线下生意,但最大的客流量还是来自门市。现在门市必须关闭,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另一方面,我们的货源都来自国外,也有很多客人会选择境外购物,但物流上慢了许多。”

学者:善用本地资源可渡难关

提升网店购物便利 参与社会项目抗疫

然而,拥有更多供应商意味着一家公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管理他们,同时确保产品质量能达到公司的需求。因此,许多公司倾向于较少供应源头,以简化与合作伙伴的运营,从而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卢姿正在探讨办线上首饰制作工作坊的可能性,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她也打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寻找更多不同地区的供应商。

扩大合作网络 善用社交媒体平台

服饰网店Neonmello创办人蔡慧萍多年来每四到六周就会飞到中国去,与当地的师傅讨论服装设计,亲自选布料和现场检查样品的品质。现在,她只能和师傅们视讯,由他们代替她到现场,拍摄布料给她看,甚至把布料样品空运来新加坡给她挑选。制作一件衣服的成本和时间增加了不少。

至于人力资源,颜明俐暂时没有削减员工薪水的打算。她说,政府把雇佣补贴计划的薪金补贴比例从25%调高至75%真的是雪中送炭。“如果不能营业,还要照常付租金和员工薪水,真的很吃力。”

她说,时尚产业的各种关键资源的供应在危机期间可能会中断,因此各公司应该在平时就开始建立替代资源的网络,以备在危机中派上用场。她举例,本地的时尚品牌可以在平时就支持本地的设计师、裁缝师、匠师和布料供应商。这群人可能是该产业中的业余爱好者或自由业者,但如果公司在非危机时刻就与他们保持友好关系,那么在危机中或可快速地与这群人取得联系,善用这些本地的宝贵资源,协助公司渡过难关。

Fayth有8名在办公室工作的职员,颜明俐将他们分成两个团队,轮流在公司和在家办公。到公司办公的员工,办公时间也从原来的上午9时至下午6时,提早成上午8时至下午5时,以避开高峰人潮。每人的桌子也隔了3米,比政府建议的1米社交距离多了两倍,午餐时间也只能各自用餐。

蔡慧萍可以处理货源问题,但生意销量却不这么容易解决。她在45分钟的电访里,好几次无奈地说:“大家都在关注疫情,这不是买衣服的最佳时机,也不是人们当务之急的事。况且买了衣服也不能穿出门啊。”

阻断措施开始后,Fayth的办公室虽然能以25%的人力继续运作,但颜明俐决定暂时关闭公司,而实体店也遵循阻断措施,完全不能营业。不过,她发现,网店生意反而增加了,但目前只接受订单,要等到阻断措施结束后才把衣服寄出去给顾客。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组织管理系(革新·创业)谢丽燕副教授受访时说,尽管因为现在世界各地的联系比以前更紧密,使得流行病等全球危机可影响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但每个地区所受到的冲击却因当地的危机管理策略而异。因此,一家公司从不同国家的多个供应商取得相同材料的目的,就是在发生危机时能分散风险。

她也建议处于危机中的公司考虑借这个机会在本地创客社群里扮演积极的角色,一同对抗病毒,或以公司的名义支持一个有意义的社会项目。她说,研究显示,70%的千禧一代在消费时会选择那些支持他们所关注的社会议题的品牌。因此,这是建立品牌的有效途径,公司也有望在危机结束后,拥有更广的供需网络以及更受人关注的品牌。

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很多顾客在艰难的疫情期间主动联系并鼓励他们。接下来,她打算花更多时间经营Neonmello的社交媒体账号,确保顾客能第一时间获取他们想要的资讯。

代理韩国品牌SPUR时尚鞋店的KF Channel公司受询时也说,虽然网上销售量现在有所增加,但还不足以弥补门市不能营业的损失。

造成两人问题的罪魁祸首:2019冠状病毒疾病。

冠病疫情自1月底以来影响了各行各业,逐渐改变全国人民的生活。许多本地品牌从农历新年期间就开始感受到疫情影响,而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SPUR加大了网上广告预算并推出更多吸引消费者的优惠,同时把社交媒体账号经营得更有趣,希望有助刺激销量。曹亦然说:“这次的疫情也让我们有了时间去思考。这也正是养精蓄锐的时候,好好发展线上和品牌形象。”

卢姿也说,阻断措施期间,SuperAttic的顾客询问量虽然增加了,但销量维持不变。她也认为,这有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在家办公不出门,买了首饰也没机会穿戴。

她坦言:“我之前和一家台湾供应商合作但我对他们的货不太满意,所以转而找到日本的供应商。我们很容易在找到一家合适的供应商后就觉得很舒服,不需要再找了。但经历这次疫情后,我觉得有必要多花些精力去找,以降低供应受危机阻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