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用几何图形
近10年之后,安藤在北海道札幌市的郊区,为灵墓园里原有的一尊大佛建盖大堂。他以斜屋顶围拢,结构拔地而起。却在最高顶盖处留下个空白圆洞,盘坐莲花上的佛祖,头顶上部正好露出洞外。斜屋顶在外铺堆成个圆形大草坡,其上种满了薰衣草。一毬毬的小树丛仿佛延续了露在山坡中央,佛祖头顶上卷曲的螺髻发。绿涟漪沿山坡渐渐扩大,一圈圈齐整往外无限延伸,远看宛似龙安寺枯山水 。
安藤在空间和外观立面的处理,爱用几何图形。三角、圆、正方、长方是他建筑词汇的主要构成。无论是早期的单栋住宅、光之教堂、联合国之瞑想空间、三得利博物馆,或后来濑户内海直岛上的地中美术馆,几何图形都明显易见。近年在威尼斯旧海关三角大楼、巴黎商业交易所的古圆楼,更顺理成章的将四方套进三角,圆环套进大圆空间里,翻新改装成现代美术馆。
安藤塑造的空间孔武有力,常得借用引进的柔和阳光、相畔水域的粼粼波光、茂盛种植围绕的盎绿草坪,来化解过于阳刚的清水混凝土建物。2007年,安藤忠雄破天荒和三宅一生携手设计了“21_21 设计视野”画廊。位在东京乃木坂站附近的公园双建筑,金属屋顶像两片薄和纸对折成三角形,轻盈碰地。半埋在地的清水混泥土建筑虽仍有安藤的一贯粗犷作风,小画廊建筑却标记了日本设计界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合作,一刚一柔的结合。
首个展区的单栋住宅,多集中在安藤家乡的关西一带。那是日本经济飞涨的七八十年代,房子数量众多,为他提供了磨练功夫的习作机会。当年吸引国际注目的住宅设计,面积其实不大,窗户也不多。混凝土高墙围绕着的空间,灰扑扑地对着空荡荡内部小庭院虽说有禅意,现在看起来却是封闭得厉害,是不宜久居的住所。
“挑战”东京展规模庞大,展览划分为六个展区:1.原点/住宅;2.光;3.留白空间;4.基地的阅读;5.于现有添建 于无有创新;6.培育。六大标题涵概了安藤的主要设计理念,随他创业那年(1969年)展开,让人目睹幼苗茁长到大树成荫。展场中一路浏览,建筑物从小至大,从大阪至日本各处,再又伸展至欧美亚洲各地,让人惊觉安藤的触角无远弗届,作品数量浩大。成长于大阪的安藤除了是位优秀建筑师,想必也承传了关西人灵活的生意头脑。
“建筑”这个过程漫长的行业,“建筑师”执业至百岁乃等闲之事。76岁的安藤,正值“老壮高峰期”。
在上世纪的80年代,安藤刚闯出名气,常到海外交流、展览、教学。当时西方建筑界正刮过一阵复古派“后现代”风,18世纪法国建筑理论家Boullée和Ledoux被学术界推至极高的地位,他们主张建筑不但要回归至古希腊期,还得追求单纯性,如金字塔或宇宙圆球造型才臻完美境界。这套古老建筑理论刻印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安藤的几何图形设计手法几乎贯穿全场。
山坡仲夏开花由绿转紫,秋去冬来飘雪覆盖又变全白。人在底下步行至大佛跟前,膜拜之际朝上仰望,蔚蓝天空在佛像背后成了片大光环。围拱而起的墙面折出又折进,日式屏风似的环绕了一圈。晴天时阳光流泻于清水混凝土光滑面上,像极了三宅一生裁剪的百褶裙。
生于1941年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去年9月刚届76岁。“建筑”这个过程漫长的行业,“建筑师”执业至百岁乃等闲之事。76岁的安藤,正值“老壮高峰期”。假设每25年订为一个环节,安藤忠雄的第四章回才刚刚开始。在东京六本木国立新美术馆所展的“安藤忠雄——挑战”,则非常应时地总结了这位日本设计师的前三段人生和成就,不遗巨细地呈现了他至今作品的全貌。
日本现代建筑与清水混凝土的结缘,渊源深厚可以直追至二战前后,丹下健三的“广岛和平资料纪念馆”(1955年)便是以清水混凝土倒模建成。同时期,曾在柯比意(Le Corbusier柯布西耶)巴黎工作室实习的前川国男、坂仓凖三相继回国后也开始以清水混凝土为建材,上野的“东京文化会馆”(1961年)与六本木的“国际文化会馆”(1955年)到今天仍为日本现代建筑经典之作。安藤忠雄甫开始就追随这几位现代大师,将他们的看家本领操练得更加出神入化。虽然前川国男到后期,领悟出日本潮湿的气候并不太适合裸露的清水混凝土,改用陶瓷砖片来砌外墙,这已是后话了。
(本文小标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