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客居英伦那些年我立心抽暇多读英国经典小说。我先读珍·奥斯汀(编按:也译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袖珍开本,随身带着,上班下班火车上读,几个星期读完了。我家小镇火车站每个钟头17分和47分都有火车停一停接乘客进城,准时极了。万一错过清晨7点47分班车,下一班是8点17分了,开到伦敦桥那站还要转车去到查令十字站才是终点,走出车站走完一条河滨路,那是英国广播电台大楼了。那两班车赶上班的人多,尽是陌生而熟悉的面孔。一位高挑清亮的英国女士天天在我家下一站上车,先是彼此点头笑笑,久了凑巧坐得近礼貌寒暄两句:“好看吗?”她悄声问我。我合上封面让她瞄一瞄书名。她轻轻“噢”了一声点一下头。我说读珍·奥斯汀是为了揣摩你们英国人的教养。她仰一仰头腼腆一笑。火车顺着铁路弧度疾驰,早春赤金色的艳阳忽然洒在她脸上,花容急急别向一边避开强光,嘴角一翘,酒靥乍现,执拗的神情竟是我想象中书里的伊丽莎白。维琴妮娅·吴尔芙说珍·奥斯汀熟悉人性,看透阶级、金钱、相貌影响人人性情,说她简直跟两百多年后今天的作家一样现代。查令十字站下了车那位女士在月台上走了几步忽然回头跟我说:“《傲慢与偏见》比《理性与感情》好看多了。”她打开皮包拿出票根回眸补了一句“明天见!”
六
珍·奥斯汀毕生六部长篇小说1811年先出《理性与感情》(Sense and Sensibility),1813年出《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1814年出《曼斯菲尔园》(Mansfield Park),1816年出《爱玛》(Emma)。《诺赞格寺院》(Northanger Abbey)和《劝说》(Persuasion)都在她死后翌年1818年问世。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英伦开始我的藏书游戏,旧书商老朋友威尔逊先生劝我慢慢留意搜集奥斯汀的初版小说,说是只有六部,机缘凑泊,不难收齐。那时期奥斯汀初版已然昂贵,威尔逊说将来会更稀世,更贵。我忍痛买进《理性与感情》三册一套之后收手不往下追寻了。那位列车美女说得对,确实不好看。一个老太太膝下两位小姐,一个理性明智,一个感情用事。身边男士一个和小家碧玉私订终身,财产继承权从而归了弟弟。小家碧玉立刻转投弟弟怀抱,理性明智的大小姐跟没了继承权的哥哥成婚。感情用事的妹妹爱的是品行不端的坏男人,追到伦敦还追不到,坏男人娶了富家千金,小妹妹只好嫁给一位中年上校,天涯梦醒。英国文学史上珍·奥斯汀的小说归为novel of manners,中译一般称为风俗小说、社会风俗小说,只有梁实秋称之为习尚小说,简明贴切。梁先生说习尚泛指某一时代某一阶层之社会行为的模式,而习尚小说则精确描写那一时代那一阶层之风俗、习惯、仪节和传统的习尚,偶带讽刺,刻意写实。客居英国多年,我深切体察英国人清谈之功力与尖刻之本事,珍·奥斯汀小说千言万语之对白长篇累牍之信札正是那套习尚的写照。《傲慢与偏见》全书引用40多封信札,第三十五章达西写给伊丽莎白表白心迹的长信是典型之作。伊丽莎白没有回信:回信等于承认他们二人有了婚约。这样的分寸或许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浪漫时期处理情事的习尚。珍·奥斯汀唯一背离习尚的行为是她从来不涉政治不写政治。当时摄政太子的寝宫书房都存藏奥斯汀小说,宫中主管藏书的文员写信劝过奥斯汀写历史小说奥斯汀没有遵从。拿破仑应运崛起、欧洲风疾云涌之际她也只顾埋头撰写她的傲慢和她的偏见,顶多让她书中男性人物各自关心一下军政事务。希金斯(Henry Hitchings)为《傲慢与偏见》新版写后记说,奥斯汀作品少写政治是她文名不衰的原因之一。他说她的作品即使偶涉妇解妇权和反叛意识,落笔始终谨慎而轻淡:“她的本分永远是写好她的故事。”
故事主旨写班奈特家五个摽梅之年的女儿。小乡镇两位贵客一个是宾格莱,爱上性情善良的大小姐,一个是达西,有点瞧不起班奈特乡绅一家,二小姐伊丽莎白大不服气,甚是反感,连场交锋,误会渐释,缔结良缘。“傲慢”是达西,“偏见”是伊丽莎白。珍·奥斯汀格外喜欢她塑造的伊丽莎白这个二小姐,给姐姐信上说她很难容忍人家不喜欢这个可喜的人物。二小姐连弹钢琴都大大咧咧率真随意,不像妹妹玛丽指法矫饰,一丝不苟。二小姐这样的风范虽然讨俏,却不合习尚。她一口拒绝柯林斯先生求婚,劝他不要以为这是优雅的女士故意要他难堪:“其实这是理智的女人说了出来的真心话。”伊丽莎白说的理智也许是她的真性情,也是她的女性的权利和能耐。柯林斯这个平庸的大男人根本拒绝理解她的执着,翌日转向夏洛特求婚求到了。在这样庸俗的习尚氛围里,珍·奥斯汀让执善固执的伊丽莎白最终享有最优渥的保障,嫁给一年可以花一万英镑的贵族达西。二小姐深信这桩婚配是心灵与智力的结合,她要的是达西阅世的通达和处事的果断,她或许还可以随时柔化一下达西的个性,那是最快乐最聪明最合理的结局,不仅眼光独到,而且还是一次大破大立大翻身。英国一些学究相信珍·奥斯汀这部小说的构想受了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人类理智研究》的启发。我怀疑两情相爱可以变得那么深邃。珍·奥斯汀的父亲是一位开明开通而博学的牧师,他们家书房藏书万卷,小说尤多,有写《项狄传》和《伤感旅程》的斯特恩,有写《弃婴汤姆·琼斯》的菲尔丁,古老社会里不适合少女阅读的小说乔治·奥斯汀牧师都有,都容许女儿读。隐约记得文学史上说珍·奥斯汀还读了理查森的《帕美勒》和女作家伯尼(Fanny Burney)的《爱维莉娜》(Evelina),名家诗集更不待言了。这样开通的阅读经验才是珍·奥斯汀最深刻的启发:“我们好读小说,而且不以为耻”("...great novel-readers and not ashamed of being so"),她说。班奈特先生和伊丽莎白的相处也许是乔治·奥斯汀牧师和她女儿沟通的倒影,《傲慢与偏见》成了珍·奥斯汀的代表作一点不奇怪。
我偏见,从来偏爱微型图画也偏爱珍·奥斯汀的乡镇故事。《理性与感情》最初是书牍体故事,叫《爱琳诺与玛利安》,原稿已佚,重写一遍成了现今传世的版本。书牍体《爱琳诺与玛利安》也许反而比后来的《理性与感情》好看。《曼斯菲尔园》六个人的恋爱史如果改写成六本独立小说我一定读。其实我向来觉得珍·奥斯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傲慢与偏见》。1813年1月29日她写信给姐姐卡姗德拉说,“我要告诉你我收到了伦敦寄来的我的宝贝孩子。星期三我收到了一本……”("I want to tell you that I have got my own darling child from London. On Wednesday I received one copy……")那本书正是《傲慢与偏见》。珍·奥斯汀写的信都好看,她不在了她姐姐为什么要烧掉她们的通信?1995年《伦敦书评》大字标题《珍·奥斯汀是同性恋?》("Was Jane Austen Gay?")。新一代文学教授都好奇,都想掀开珍·奥斯汀的陈年面纱,只剩我和我同代的旧派人情愿悄悄在她故居绕一圈,连厚厚的窗帘都不忍心掀开,怕她冷。她的神秘面纱领受了神仙护持,千年不坏。列车上的美女说也许表演魔术的台上灯光真的不宜太亮。我和美女成了朋友,她叫Vivian不叫Elizabeth,在伦敦的法国驻英国大使馆做事,家里最珍贵的一部藏书是维琴妮娅·吴尔芙签名题字送给她父亲的《黛洛维夫人》。她说她猜想珍·奥斯汀一定比吴尔芙夫人随和得多。
三
香港作家
哥特派小说是18世纪英国小说主流,华波尔(Horace Walpole)创始,列克利芙夫人(Ann Radcliffe)发扬,笔端极尽描写怪诞恐怖衰败之能事,风行一时。珍·奥斯汀的《诺赞格寺院》正是讽刺这位哥特派夫人之作,女主角凯瑟琳读夫人小说入迷,与年轻牧师亨利相恋,亨利之父以为她是富家千金,邀住中古寺院,害她不禁想入非非,疑神疑鬼,步步惊心。小说写完由奥斯汀哥哥以10英镑卖给出版商,出版商怕故事打击当时盛行之哥特派小说,不敢出版,十多年后奥斯汀哥哥以原价赎回,另谋付梓。此书奥斯汀文笔加入一些恐怖氛围,尚属称职,只是立意讽刺他人小说,略嫌多事,实在失策。我读珍·奥斯汀的《劝说》反而觉得有趣,想的是书中女主角安·艾略特的爱情故事也许真是珍·奥斯汀的爱情故事。那个安姑娘漂亮聪明良善,早年跟海军军官订了婚,友人罗塞夫人劝告她解除婚约,说军官清寒,前途黯淡。安姑娘的父亲家道中落,把宅院出租给一位海军上将,原来上将夫人的弟弟正是那位海军军官,军官本人又在拿破仑战争中一夜致富,旧爱重逢,柳暗花明,永结同心。这部小说1816年脱稿已经给家人和亲戚传阅,奥斯汀写给侄女范妮信上说,“你也许喜欢这个女主角,我都快攀不上她了”("You may perhaps like the heroine, as she is almost too good for me.")珍·奥斯汀的确最会写小乡小镇三四户人家的故事,细笔勾描,眉清目秀,比如《劝说》,比如《爱玛》。机灵美丽富裕的爱玛除了照顾多病的老父亲成天多管闲事,而且一管即错。她教唆哈丽特不要嫁给年轻农夫马丁,要她去跟年轻牧师相好,结果牧师娶了一位最讨人嫌的女子。爱玛又教唆哈丽特去亲近邱吉尔,邱吉尔其实跟人订了婚。哈丽特后来喜欢一位40上下的地主,原来爱玛也喜欢,转眼结婚。哈丽特折腾了一大圈还是回到年轻农夫马丁身边。
一
四
客居英国多年,我深切体察英国人清谈之功力与尖刻之本事,珍·奥斯汀小说千言万语之对白长篇累牍之信札正是那套习尚的写照。
亚非学院一位同学是珍·奥斯汀迷,他给我看过一张旧剪报说奥斯汀写的是家庭文学,说她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第六,有过一两次情缘都匆匆凋零,一生不嫁,人与笔不出家门,果然成了饮誉遐迩的家庭文学家。剪报说奥斯汀统领英国文学领域等于伊丽莎白一世统领英国疆土,巧合的是这两位女士都不结婚。墨客戏笔,不无新意。果然,英国银行今年夏季发行十英镑面额钞票,上头印珍·奥斯汀肖像纪念她逝世两百周年。奥斯汀家大哥不见经传,二哥智力偏弱,三哥爱德华过继给母亲娘家的富贵亲戚,继承家业,俨然豪门。四哥亨利任职银行,事业兴旺,丧妻之后做了牧师,妹妹几部小说都经他洽办出版,妹妹栍后他为她立传。珍·奥斯汀跟姐姐卡姗德拉最亲密,书信往还甚多,无所不谈,有些段落大胆孟浪,出人意料。珍·奥斯汀两个弟弟都当海军,拿破仑战役擢升上将。这样安宁的小康家庭生活虽然成就了她细腻的心思清丽的文风,难免也局限了她的视野和抱负。珍·奥斯汀自知入世未深,经验浅薄,写完《傲慢与偏见》她写给堂妹艾娜信上说她只能写写小镇小村三四户人家的故事。写给堂兄弟爱德华信上说她只是个微型图画画家,在两寸见方的小小象牙片上用细笔描绘景物肖像。小小象牙片上画工笔彩画做垂饰挂件英国自古流行,女画家手巧,都画得好,20世纪初伦敦一位书商发明用这样的小画镶入皮装书籍封面做装饰,蔚然成风,流传至今。珍·奥斯汀借用这种手艺自喻写作技能,果然恰当,而微雕之技,卒成大雅,梁实秋先生因此说《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是何等精致动人的艺术品!”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