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俊12月将带领纽伦堡交响乐团到中国巡回演出,明年3月及8月将第一次指挥世界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露天活动Klassik Open Air(观众多达8万人次)。他的行程表排得满满的,包括巡回演出,向导师杜达梅尔、Esa-Pekka Salonen寻求演出专业咨询,他笑说:“我好像奥运选手有非常严格的训练表要遵行,积极训练与成长。”
赢得马勒大奖后,黄佳俊在第一届马勒大奖得主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邀请下,到洛杉矶爱乐乐团担任助理指挥10周,感觉很棒!
此外,她也涉猎编舞,为舞人舞团主团和二团在“M1触·现代舞蹈节”上编创作品,主要作品包括2011年的“Spare Rm”、2012年的“Accidentally on Purpose”、2013年的“perfect strangErs”、2014年的“Noted with Thanks”、2016年的“Against”等。
陈坷睿从事表演、录像、电影与互动装置创作,主题环绕记忆、身体和惯性打转。录像《现在运动,以后装入尺寸一样的棺材》探讨社会对于身体的规范与约束、健身与有效率身体的迷思。以英语歌曲“I'm a Steamroller Baby”为灵感的同名录像装置,重现当兵时过重的身躯如何通过运动、号码和唱歌进行再“雕塑”。《50个定义我人生的号码》通过一系列数字,看被标签化和数码化的身体。
以公众为诉求举办活动
不愿透露中文姓名,只给笔名的小叶子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以前获得的奖项多基于我的写作成绩,这次获青年艺术奖,相信是对我从事社区文学活动的一个认可,荣誉感更大。”
陈坷睿说,其实身体不是他唯一的关注点,但创作最初源于个人故事。陈坷睿从小爱吃,觉得吃东西让他非常快乐,家人宠爱着他,任他吃喝,结果体重超重,常被同学嘲笑欺负。当兵时,他的体重又成为问题。他那个超重兵团得受训26个星期,普通团仅九个星期。
黄佳俊是本地培养的音乐人才、“土生土长的裕廊男孩”。他毕业于杨秀桃音乐学院,之后到德国深造,获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管弦乐与歌剧指挥硕士学位。2012年起旅居柏林,曾追随已故指挥大师库尔特·马苏尔(Kurt Masur)学习。
不过,黄佳俊也有休闲放松的时候,那就是通过Project Infinitude向小朋友推广音乐。上个月他去了日本参观小学,训练他们录音合唱。这是与古斯塔夫·马勒孙女玛丽(Marina Mahler)一起创办的,计划将音乐推广到世界各地的孩童,不分社会、家庭、背景与条件。
多从事英文写作的他,近年也尝试创作中文诗歌。尽管写的是现代诗,他自言比较欣赏古体诗的韵味,像李白的作品等。
四位生于1980年代的本地青年艺术工作者,获得今年国家艺术理事会颁发的青年艺术奖。他们是青年指挥黄佳俊、独立舞蹈艺术工作者雅拉(Yarra Ileto)、视觉艺术工作者陈坷睿,以及诗人、编辑小叶子。青年艺术奖得主个别可得2万元奖金,以资助他们从事艺术创作。年轻得奖者接受《联合早报》记者访问,畅谈他们的艺术生涯和未来规划。
独立艺术工作者的生计问题
尽力推广中文诗歌创作
这几个星期跟不同国际乐团合作担任指挥的黄佳俊说:“在专业生涯中,我非常幸运,突破了一些基本关卡,指挥国际演出的机会多。很多城市的乐团跟我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跟新加坡人合作,包括台湾、香港、伦敦、罗马、意大利等等。乐团很惊讶我来自那么小、那么年轻的国家,这令我自豪,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作为指挥,我也是新加坡的文化大使或代言人!”
“没有全职工作,就没有固定月薪。”雅拉说:“而且社会上给我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不少压力,还好我已经结婚了,虽然目前没有孩子,但可能也要面临子女的养育问题。庆幸的是,我拥有家庭的支持,即使如此,还是要非常注意自己的经济状况。”
雅拉(独立舞者,35岁):启发老人小孩参与舞蹈活动
黄佳俊(指挥,31岁):“我也是新加坡的文化大使”
创作最初源于个人故事
小叶子(诗人、编辑,35岁):线上线下推广文学活动
比较中英文诗歌时,他认为英文诗歌的形式更加多样,在写英文诗方面,自己更倾向于“形式主义”(formalist)。除了标点和用词,形式也可突破,他说:“比如双排诗歌,就是将诗歌分为两栏,读者既可以从上到下读,也从左到右读,在阅读和理解方式上给读者解读的自由。”
2013年,他成功减肥30公斤,目前体重维持120公斤,感觉到体重减轻,有益健康。
2015年,她加入另一本地舞团化生艺术团(Arts Fission),以资深舞者身份广泛参与社区舞蹈推广,用表演、沟通和影像等手法启发老年族群参与舞蹈活动,除老年人,3至15岁的儿童和少年,也是她舞蹈普及的对象。
时刻保持舞者状态
将指挥世界最大规模 古典音乐露天活动
雅拉(Yarra Ileto)出生于澳大利亚,2001年移居本地,以新移民身份获青年艺术奖。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先生卓子豪也于2012年获得同个奖项。
因爸爸闲来喜欢四处寻找野生榴梿,陈坷睿一次跟随他去寻宝,拍成短片《捡榴梿》,在2016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上播映。他透露,下一部短片将以婚礼为主题。
他坦言对自己苛刻,得奖的荣誉肯定了他对国家的贡献,让他觉得责任感更大。他牺牲睡眠时间特地飞回新加坡领奖,再飞回德国。
与生计话题相关,她发现本地年轻舞蹈学员的一个特殊共性:许多怀有舞蹈梦想的年轻人会在大学修读一个职业应用度高的学科,同时不忽略业余的舞蹈学习,拿到大学学位后,再投入舞蹈工作。雅拉说,本地仍有大批对舞蹈抱有激情的年轻人,但全职工作机会仍有限。
尽管文学活动的举办平台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小叶子并不认为文学的载体会被网络完全取代。“人们的思考力似乎变得很短,用极短的时间来‘阅读’。但读小说和诗歌需要更集中的精神,因为小说和诗歌中有更加浓缩的精华,我本身依然读纸质书籍。”
2016年4月,雅拉成为独立舞蹈艺术工作者,在拉萨尔艺术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芭蕾(City Ballet)等院校任教或编创,今年刚在由艺理会发起的Dance Nucleus“孵化”项目中与卓子豪共同发表新作。
本地指挥黄佳俊去年已赢得世界级第五届马勒国际指挥比赛桂冠,今年的新加坡青年艺术奖显得姗姗来迟。
他出版了四本英文诗集,最新作品为今年刚出版的诗集“Footnotes on Falling”;2012年初登文坛的作品“Sonnets from the Singlish”获新加坡文学奖,2013年以英文散文获金笔奖,2015年以中文诗歌获金笔奖鼓励表彰等不同奖项和荣誉。除了活跃于本地文坛,他也被澳大利亚文学杂志《格里菲斯评论》(Griffith Review)评为亚洲“20个40岁以下的新声音”中的一位,并参加过伦敦、纽约、广州和印度果阿邦等地的文学节活动。
他说:“在新加坡,人人的身体被规范为机器,肥胖身体被视为缺乏效率的机器,我关心的是,在社会与政治制约下的我们怎样看自己,谈的其实是人的处境。我们迷恋健身,将自己的身体调整成最标准或最理想的身形。如果你不跟随大众,就有可能比大众死得早。”
除了个人的文学积累,他也主办或参与发起多个本地文学活动,他相信文学应该是社区的。比如2014年的“诗歌创作月”,就是一个网上诗歌创作活动,参与者在一个月内每天写一首诗。今年4月的“诗歌创作月”,就有多达4000人参与。
陈坷睿(视觉艺术工作者,30岁):探讨社会对身体的规范
他协助运营的网站poetry.sg,是一个融合了简介、视频和精选作品,为本地诗人建档的网上平台。另外,至少有五个面向新创作者的写作工作坊在他的主导下进行。
陈坷睿是拉萨尔艺术学院兼职讲师,2014年考获纯美术硕士学位。他曾参与西班牙科尔多瓦、法国卢瓦尔当代艺术基金会和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入驻艺术工作者计划。
雅拉受访时说:“在舞团中工作时必然要以表演为重,拥有自由身份后,时间安排上得更加紧凑,我可能上午教课,下午编导,晚上或周末与小学员练舞,我要更加合理地管理自己,尤其是自己的身体。我是那种很肢体性的老师,我喜欢做很多示范,来引导和启发学员。即使不是全职舞者,我也坚持让自己时刻保持在一种舞者状态,这是对学员的负责。”
2016年,他创办非盈利机构“新文站”(Sing Lit Station),统合自己开办的文学平台与资源,举办以公众为诉求的更多元活动,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快闪”读诗,或为客工举办诗歌工作坊。
雅拉希望有关当局能为舞者和编舞提供更多工作,也继续宣导舞蹈,并协助开拓新观众。
独立艺术工作者,名称听起来自主度高,雅拉以自己的经验来说,独立艺术工作者的生计始终是首要问题。
在与国际乐团合作时,黄佳俊在经典曲目之外,拓展乐团曲目时,会引进亚洲作曲家的作品,包括泰国的Narong Prangcharoen、马来西亚的余家和。他说:“选用曲目全看音乐品质,如果有哪些曲目能引起纽伦堡观众(99%为德国人)的兴趣,那么我会大力推荐。”
视觉艺术工作者陈坷睿(前名陈科睿)意外自己会获得青年艺术奖,觉得奖项来得有点早,可能得承受周围人不必要的目光。然而,他受访时说,得奖是好的,奖金可以用以提升录像器材,或正在开展的创作计划。他也想到外面世界呼吸一下,认为“换个环境,有助于创作”。
雅拉2008年毕业于拉萨尔艺术学院,随即加入同年成立的本地现代舞团舞人舞团(T.H.E)主团,她和卓子豪都是该团创团成员。直至2015年离开舞人舞团前,身为舞者的她,参加了团内在亚洲和欧洲的所有重要巡演,与梅卓燕、邢亮、张晓雄、Boi Sakti等海内外知名编舞合作过。
黄佳俊将出任2018/19乐季德国纽伦堡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要职。最初乐团要他今年9月上任,但他觉得还没准备好,需要更多时间成长与呼吸,明年9月才会接手。不过,他目前人已在纽伦堡策划2020季曲目。
获青年艺术奖前,有诗人、编辑和文学活动主办者等身份的小叶子(Joshua Ip),已经是备受认可的文坛人才。
黄佳俊接受长途电访时说:“我很惊讶今年会得奖,这是好事!今年的评委团觉得我可以代表音乐界领这个奖,我非常感激!”
小叶子说,接下来会在中文诗歌创作的推广上尽力,希望更多喜欢中文诗歌的年轻人可以集合起来,推动本地中文诗歌。他说:“英文诗坛或剧场常常有读诗会或诗歌演读,如果中文诗歌界也能举办这样的活动,相信会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创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