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发誓》将在KC Arts Centre演至5月6日)
这两部作品的公开演出,显示新加坡社会某程度上的开放,新加坡专业剧场的艺术总监戈拉夫(Gaurav Kripalani)就认为,《对天发誓》今时今日上演,证明我们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成熟和开放的成长阶段。
有哲学观有娱乐性
《对天发誓》的好看,在于它美国式的泼辣、粗俗和幽默叙事,混合要多脏就多脏的粗话,要多血腥就多血腥的放血,要多随意就多随意的性爱,简直像一部只能在深夜时段播放的美国影集,因此这样一部作品在新加坡戏剧舞台上显得格外出挑,有的洋人对待亚洲人文带有异色眼光,亚洲人或者华人在观看这部剧作时,心理反应是什么,认同程度有多高,更值得琢磨。
无论如何,《对天发誓》对“增强的现实”(heightened reality)的艺术化提炼和锻造是成功的,它煽情刺激,有哲学观,有娱乐性,有百老汇式的文化情调,又能在你饱受惊吓和会心一笑之余,感觉到眼角竟涌上一抹酸楚——丧父的懵懂少年加入丧偶的绝望母亲在教会里组成的布偶剧团,母亲为少年的右手戴上了布偶,两人经由布偶找回沟通渠道,也因布偶造成情感崩盘和信仰毁灭,最后这只布偶竟指引这对母子重获面对彼此、面对人生的新方法。
美国式泼辣粗俗幽默叙事
目前本地正在上演的两部英语剧作,都有分级限制——野米剧场(W!LD RICE)的《假凤虚凰》(La Cage aux Folles)被评级为“16岁以上可观看”,而新加坡专业剧场(Singapore Repertory Theatre)的《对天发誓》(Hand to God)被评级为“18岁以上可观看”。前者含同性恋内容,后者触及宗教议题,台词中有大量粗口。
搬演自美国青年剧作家罗伯特·阿斯金斯(Robert Askins)托尼奖提名之作的《对天发誓》,是一部稍微“呛辣”却相当值得一看的话剧作品。与其说直面探讨宗教,倒不如说宗教只是它斑斓的人性光谱中一个微妙侧影,就整个剧情而言,宗教成分并不多,而且我认为它事实上是相当“non-denominational”的一部作品,换言之,在任何一种宗教或信仰架构中,剧情几乎都成立,因为它讲的是母子两人在信任危机中先迷失后自救的一个故事。
究竟是着了魔的布偶替少年发声,又或无处发泄的少年把灵魂寄托在布偶上,相信观众各有解读。编剧阿斯金斯高明之处在于,没有带观众往一个死胡同里直冲:不争讨信仰的拯救能力,不夸大人类的情感自愈,不鼓吹纯粹的哲学省思,毕竟,什么都有一点,这便是人生;什么都得经历一番,这也是人生。该剧可视为编剧阿斯金斯的自传作品,丧父后接触戏剧创作的他,从虔诚的教徒成为不可知论者,但他亦否认自己是彻底的无神论者。
《对天发誓》煽情刺激,有哲学观,有娱乐性,有百老汇式的文化情调,又能在你饱受惊吓和会心一笑之余,感觉到眼角竟涌上一抹酸楚……
专业剧场的《对天发誓》不仅展示艺术总监的品味,也显示了演员们的演技。彭祖耀一人分饰困顿少年和暴戾布偶,在紧密的对话切换中,完成极快的情绪和声腔转换,上一秒抱头痛哭,下一秒即为布偶配音:“你哭得像个胖女孩!”观众明显看得出他自己在对自己说话,可是他手中的布偶却鲜活到让人心惊肉跳。许优美的演出也一贯细腻动人,并在肢体表演上有大胆突破。Daniel Jenkins、陆佩银(Ann Lek)、Gavin Yap三位配角,精湛演技大有不让主角专美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