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中美科技战时,马凯硕说,美国减少与中国的科技合作是一个错误,而对中国科技的封锁,可能导致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发展速度放缓,但不会改变基本的发展轨迹,“因为所有试图阻止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家都失败了。”
“遗憾的是,西方领导人和决策者在智力和情感上都没有准备好接受正在我们眼前展开的‘亚洲的21世纪’。”
身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杰出研究员的马凯硕,在星期五(11月24日)召开的“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上,与另外两名外国学者共同获颁中国学贡献奖。他透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时强调,增进对中国了解,有助于消除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威胁的深刻恐惧,促进大国携手解决全球挑战。
海博引述OECD近期的一项研究论证,若能让城镇常住人口获得与户籍人口均等的公共服务,将带动消费增长30%。他坦言,这项任务对地方财政将带来挑战,也需要财政和税收机制改革来配合。“但既然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通过增加民众对公共服务的获取来带动消费,无疑是一个重要目标。”
但他也指出,包括亚细安国家在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想在美中竞争中选边站。“我希望,随着越来越多国家表明他们不愿站队,美国能够学会与中国相处,而不是试图遏制中国发展。”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认为,促进对中国的更深入理解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西方国家“前所未有的紧迫需求”。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邀请400多名中外专家和学者出席,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主题展开探讨。
他进一步阐述,只要对中国历史稍加研究,了解中国在海外殖民扩张方面的零记录,就能帮助美国决策者消除对中国威胁的深刻恐惧。“中国没有威胁美国。实际上,中国愿意与美国和其他全球大国合作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挑战。”
马凯硕指出,从公元初年到1820年,中国和印度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异常状态是过去200年间的西方主宰。所有的异常状态都将自然终结,这解释了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社会复兴的原因。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驻华高级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海博(Tamas Hajba)在分论坛上建议,中国可以通过刺激消费、加快数码转型、促进服务贸易、推动绿色转型和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未来发展中面对的挑战。
马凯硕在论坛前夕接受上海东方卫视访问时指出,许多美国人希望美国能保持世界头号大国地位,且他们相信达成目标的方法就是遏制中国。因此,他预测中美竞争将在未来10年加速,“人们应该为即将到来的艰难时期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