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Craig Allen)星期六(3月25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的分论坛上作出上述表态,数名中国经济专家也呼吁官方改善监管方式和提高政策可预期性,以增强市场信心。
马骏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提高政策的可预期性和透明度、改进政策和监管的执行方式、优化技术标准和规范检验与认证的管理、在鼓励创新和市场采购方面平等对待内外资,以及在数字经济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2020年冠病疫情暴发后,论坛第一次恢复线下举办,不少世界500强公司高管也是三年来首次再赴中国大陆。该论坛聚焦经济议题,历来被视为中国高层与国际工商界领袖沟通对话的重要平台。
艾伦强调,即便面对这些挑战,美国和中国公司极具韧性,美国对华出口去年创下新高。但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改革及疫情后重新融入世界的努力,都来到新的重要节点。
艾伦说,除了疫情,在华投资的政治、监管和商业风险都已增加。从外企的角度而言,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主策略对外企的影响也并不明确。
他敦促中国在数据方面实行更透明的监管和措施;在产业政策,尤其是技术领域的补贴方面,也应更透明和符合国际规则,以让所有国家的公司都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他也呼吁官方在国企和私企之间更好地保持平衡。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在另一场分论坛中,举数字智能领域和绿色转型领域为例说明官方监管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强调中国要有更好的内需和促进更高效的投资,监管能力和监管方式要有很大的改善。
他解释,智能和数字技术的鲜明特征是边际成本低、固定成本高;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通吃效应,少数的企业会成为市场的主导者。一旦企业规模大了,它一定会受到规制的影响。
中国官方过去两年在互联网、房地产、私教等领域的严厉监管措施,也引发外界关注。
中国下来10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在2%至5%之间;艾伦说,面对上升的成本和风险,以及下降的经济增速,外企首席执行官越来越难说服董事会在华进行巨额投资。
白重恩指出,企业考虑投资的时候,就会想:一旦我成功了,就会被管制,所以管制到底是怎么管?如果没有给投资者和企业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可能投资的积极性就就会受到影响。
中国过去三年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一度引起外资对在华营商环境的担忧,有消息称,不少外企在疫情期间考虑缩减或转移在华投资。
外资企业在中国面对更高的政治、监管和商业风险,中国的科技自主战略也增加外企面对的不确定性,导致外企越来越难说服董事会加大在华投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呼吁中国更透明地实施数据监管相关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以改善整体营商环境。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马骏则力图回应外界关切,他称在调研各类企业后发现外企的一些诉求和国内企业不一样,并强调中国要对这些诉求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