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民扒出该女子是北理工的一名博士后,与方岱宁属师生关系,双方各自有配偶。一些网络公众号发文指出,该女子的举动显示,她与方岱宁的关系明显超出了师生范畴。

学术地位科研经费远超他人 院士一经当选很难退出

9月6日,中共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提高院士遴选质量,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9月中旬,科技部、中宣部等22个部门发布修订后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其中包括取消院士称号在内的13条处理措施。

在中国,科研人员的最高荣誉是当选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也拥有远超他人的学术地位和科研经费,一经当选很难退出。近年来,某些院士品行不端、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让外界对院士制度颇有微词。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2021年的院士大会上指出,院士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他举例说,院士称号承载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个别院士应邀参加各种与本学术领域无关的活动,不合理站台、撑门面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院士在两个单位或多个单位受聘取酬,饱受社会诟病的“跑院士”现象屡禁不止。

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工)教授方岱宁近日在参加一个视频会议时,一名年轻女子突然进入镜头连续亲吻他的脸,方岱宁提醒对方正在视频连线后,女子随即离开镜头。

《中国新闻周刊》10月11日引述学者说,院士退出制度应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院士遴选阶段,候选人不廉洁自律、跑要荣誉、拉票、存在社会争议较大行为等,应停止或劝其退出;二是当选后,要退出利用院士名声可以获得与学术不相关的聘请、荣誉等利益;三是当选后,如果违背一些原则,应取消其院士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岱宁“亲吻门”事件近几天引发热议,舆论认为应严格执行有关院士退出的规定,即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

10月10日凌晨,北理工发布通报,称校方高度重视此事,已于第一时间启动调查工作,正在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有关核查情况将适时公布,回应社会关切。

公开资料显示,方岱宁今年64岁,曾获以色列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5年至2009年历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副教授、教授;2009年至2015年历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工学院副院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起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015年至2018年11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202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