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赖清德此行,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教授范世平星期三(7月13日)在国策研究院举行的座谈会中分析,从安倍遇刺到赖清德成行时间短促,台日应是越过传统外交途径,通过高层直接联系渠道达成安排。
辅仁大学日本暨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在会后受访时,也认同日本修宪不会一次到位。
但杨钧池预期岸田政府将奉行安倍路线,年底前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防卫大纲》及《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等三大国防文书,很可能按照先前规划,将防卫预算目标订为五年内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
他也提到在安倍任内,参众两院修宪势力在2016年也有三分之二席次,当时仍未成功修宪。虽然当前国际情势有所转变,但也可预见修宪仍有难度。
曾任台湾外交部长的国策院院长田弘茂则认为,赖清德以私人名义赴日吊唁,是台日双方避免刺激北京的权宜之计;但从外交实务看,重要的政府官员一出国门就没有私人行程,所有私人行程都具有官方性质。
谢长廷认为,这意味着日本国会对台湾的支持并不会因为安倍逝世而消失,反而有更多为保护自由民主等共同价值,而重视台湾与日本关系的议员加入阵营,扩大新的力量。
谢长廷说,在安倍晋三离世时,“他们仍组团访问台湾不仅令人感动,也格外有意义”。
安倍身故后,日本修宪势力在参议院改选中扩大多数优势,获得超过三分之二议席,突破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动议所需门槛,让日本可能迈向军队正常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一则呼吁日本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至于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何思慎认为,中日关系变化镶嵌于中美关系之下,在中美逐步恢复对话的状况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6月也重申,希望具体考虑与中国领导人会谈,因此会处理好中日关系,在修宪课题上势必求稳,以免操之过急。
台湾副总统赖清德赴日吊唁已故前日相安倍晋三,引发北京严正交涉。台湾学者分析,赖清德以私人身分赴日,应是避免刺激大陆的权宜之计,而北京反应相对和缓,可能是为了在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二十大)前保障中日关系稳定。
对于陆方的回应,范世平推断,今年是中日建交50周年,下半年又将举办中共二十大,北京须确保中日关系稳定,因此在回应上较为缓和。
台湾学者分析,赖清德以私人身分赴日,应是避免刺激大陆的权宜之计,而北京反应相对和缓,可能是为了在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前保障中日关系稳定。
安倍晋三上星期五(7月8日)遭枪击身亡后,赖清德11日以私人身分低调赴东京吊唁,隔天以亲友身分参加安倍的葬礼。中国大陆外交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相继回应,指中方已在北京和东京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并批评民进党借机谋独是徒劳的。
另外,台湾驻日本代表谢长廷星期二(7月12日)在面簿发文透露,日本国会跨党派团体“思考日本安全保障之会”的七名国会议员,将在7月底访问台湾。
不过,高雄大学政治法律学系教授杨钧池在座谈会中提出,目前支持修宪的自民党、公明党、维新党与国民民主党对实际修宪内容并无共识,恐怕还要费时凝聚共识。